延髓神经压迫致高血压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改编方法 为了达到原创的效果,本文在不改变原有内容的前提下,进行了一定的改编,增加了与实验操作相关的内容。实验开始前,需要对实验犬进行常规麻醉,并连接多导生理记录仪监测血压。在侧卧位的情况下,取左侧为非手术侧,将实验犬向非手术侧旋转30度至45度。沿犬后正中基本层开口约5cm长的直切口,上达枕肌中央,下至C2水平,用磨钻完成除去部分乳突和枕骨的暴露,并形成直径大约为1cm的骨窗。
然后在显微镜下,小心辨认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及副神经,并将邻近的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髓外侧至小脑背外侧段小心分离,游离近段1~1.5cm后将其贴附于延髓左侧舌咽、迷走神经出脑干段,对其形成直接压迫,并将硅胶或乳胶球囊置于血管的外侧支撑血管,防止其移位。术后1小时,开始升高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就开始升高,6周后血压仍维持较高水平,收缩压术后升高的幅度大于舒张压,心率术后较术前有明显的增快,经过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发现模型犬的第Ⅸ、Ⅹ颅神经和延髓腹外侧均可发现血管压迫征象。此项手术也是适用于猫的。
(2)模型特点 此类模型的特点在于采用显微镜下,直接分离延髓旁边的小脑前下或后下动脉,然后再用球囊将其支撑固定,并置于延髓左侧舌咽、迷走神经出脑干段处,形成压迫,这在最大程度上模拟了原发性高血压状态下的血管与左侧延髓和第Ⅸ、第Ⅹ颅神经的压迫关系。相比于采用球囊直接压迫神经的模型,这种直接分离与置放的方法拥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相比于大网膜压迫方法,该模型手术操作难度较大,但依旧是比较理想的模型。
(3)比较医学 本模型较真实模拟了临床神经源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手术后每个观察阶段,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差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结果可靠性,但该手术较为复杂,且不同实验犬颅骨形状的差异较大,手术前需要进行螺旋CT和磁共振检查,以了解实验犬颅骨的解剖结构和骨性标志,作为指导手术入路的依据。总的来说,与其他模型相比,该模型的应用数量较少。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