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兔DIC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3 10:38:01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新西兰兔内毒素诱发DIC模型的原创研究方法

本文简述了一种新西兰兔内毒素诱发DIC模型的原创研究方法。实验中,首先注入250μg致病性大肠杆菌内毒素于兔体内。24小时后,再次注入同样剂量的内毒素。实验者观察兔体的表现并记录观察结果。注射内毒素4小时后,从兔耳静脉注入空气来处死试验兔,并立即进行解剖以供后续观察使用。取肾组织快速冰冻切片,进行HE染色。取肾、肺、肝组织并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PTAH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新西兰兔内毒素诱发DIC模型的独特特点

本模型具有诱发类似人体DIC病变过程和明显病理学改变的特点。此外,本模型方法简单,结果可靠,且容易被观察使用,可供教学和科研应用。

(3)与其他医学研究方法的比较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注射内毒素后,模型动物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将受到损害,导致机体对感染性毒素、活化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的清除能力下降。这也就使得第二次注射内毒素具有更好的诱发DIC病变过程的作用,是本实验方法的优点之一。在DIC病变发展的后阶段,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微血检的多数会溶解消失。实验者在第二次注射内毒素后4小时,对动物进行处死,此时微血栓的检出率较高,未见明显的溶血和出血现象。这是本实验方法优于其他方法之二。总的来说,内毒素引起的DIC病变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的实验方法诱发的兔体DIC病变过程与人体病理学改变具有非常相似的表现。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