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微球注射诱导心肌缺血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3 11:00:20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实验方法  为了评估药物对心肌功能的影响,我们采用了一种名为微球注射法的实验方法。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体重约30kg的实验犬,按照35~40mg/kg体重的剂量静脉推注苯巴比妥钠麻醉,并以4mg/(kg.h)的速度维持麻醉。动物右侧卧位固定,插入气管导管,通过正压通气,同时通过测定呼气末CO2浓度和血气指标来进行调节。我们同时对动物进行了两条外周静脉的插管,并分别给予麻醉药和实验药物。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持续记录Ⅱ导心电图,并通过动脉造影导管向左冠状动脉口注射微球,先注射10ml,间隔5min后再注射5ml。微球注射可使 LVEDP(左室舒张末期压)逐渐升高,等到LVEDP增加至16~18mmHg(2.1~2.4kPa)和/或MPAP(平均肺动脉压)增加至20mmHg(2.7kPa)和/或心率达到200次/min时,我们则停止栓塞剂注射。通过注射平均剂量为3~5mg/kg的微球,大约70min后则完成栓塞。在冠状动脉栓塞后至少需要30min血流动力学才得以稳定。

(2)实验模型特点  我们采用的这一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价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左心衰竭时药物对心肌功能的影响的方法。与临床上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劳累、运动过度、感染发烧、血液黏滞、冠脉痉挛等的诱导下导致心肌缺血的情况相比,微球注射法是直接用小的微球堵塞冠脉血管引起急性供血不足,与临床发病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引起的症状、体征和心电图变化与临床基本类似,可以为药物研究提供很好的基础数据。

(3)实验与比较医学  在临床上,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劳累、运动过度、感染发烧、血液黏滞、冠脉痉挛等的诱导下,易导致心肌缺血并引起心肌功能下降,这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虽然微球注射法直接用小的微球堵塞冠脉血管引起急性供血不足,与临床发病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微球注射法我们可以评估药物对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左心衰竭的影响,为临床上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