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诱导心肌缺血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原创方法
心肌缺血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病症。在实验室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模拟心肌缺血的情况。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心肌缺血模型:
1)脑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
该方法常用于体重200g左右的大鼠,通过在舌下静脉或尾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来诱发心肌缺血。在注射后,可以通过记录心电图来观察心脏的变化。注射后30秒内,可出现T波升高和ST段抬高,而在30秒后至数分钟内,T波则出现低平、双相、倒置等现象。
2)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缺血
该方法常用于大鼠、豚鼠、兔、猫或犬。在实验中,可以通过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来诱发心肌缺血。该方法可以引起T波倒置或双相,伴有ST段抬高与心律失常等现象。此外,在镜下观察下,还可发现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
3)麦角新碱诱发心肌缺血
该方法常用于体重在10-20kg左右的实验犬。在实验中,通过将导管插入冠脉主干开口处,注射麦角新碱0.22mg/kg体重,即可诱发心肌缺血。此外,可以观察到冠脉痉挛和心肌缺血现象。
(2)模型特点
这些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心肌缺血,并具有稳定性强、可重复性好等特点。其中,脑垂体后叶素和麦角新碱主要是通过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来引起心肌缺血,适用于研究扩张冠脉血管抗心肌缺血药物。而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缺血则通过增加心脏的工作量和耗氧量,来模拟患者增加心脏负荷引起供血不足的情况。这些模型可用于测试对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也可用于研究心脏病理生理学等方面。
(3)比较医学
虽然这些方法可以模拟心肌缺血,但和临床上的情况还是存在差异。因为在临床上,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冠脉供血不足或心肌耗氧量增加所致,而这些模型中的脑垂体后叶素和麦角新碱,只是通过引发冠状动脉痉挛来引起供血不足,而且其作用不够选择性。而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缺血则是通过增加心脏做功引发供血不足,但和临床患者的状况还是有所差异。因此,这些模型所产生的症状、体征和心电图变化等,仍需要血流动力学、生化和病理研究来全面评价。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