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缺血心脏程控电刺激致室性心律失常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原创方法: 研究心肌梗死后室速、室颤病理机制及药物筛选时,常使用动物实验模型。本文介绍一种使用实验犬制备的心肌梗死后室速、室颤的药理学实验模型方法。实验犬体重在12~15kg范围内,使用3%戊巴比妥钠按30mg/kg体重的剂量静脉或腹腔注射麻醉。然后在颈部正中处切开皮肤,插入气管内管进行人工呼吸,接着从左侧第四肋间切口打开胸腔,分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并部分结扎。在20分钟后部分解开结扎并完全夹闭LAD,造成心肌梗死模型。术后5~8天,再次麻醉实验犬,通过插入心肌单极刺激电极在左室梗死区及与其相邻的正常区进行程控刺激,诱发心室过速或心室颤动。药物治疗前后也通过程控刺激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2)模型特点: 本方法制备的药理学实验模型可以多次诱发心肌梗死后的室速、室颤情况,重复性和成功率高。与此同时,本方法不失为探讨心肌梗死后室速、室颤病理机制及筛选抗心律失常新药的理想模型。但是,制备方法较为复杂,手术对实验犬的损伤大。
(3)比较医学: 本方法采用Harris二期结扎并部分再灌注及吻合支缝扎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与临床心肌梗死后发生的室速、室颤有相似的电生理学和组织学特征。因此,实验结果和临床情况极其相近,病理形态学也十分相似。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