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钡和氯化钙诱发心律失常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 复制方法
① 取体重200~300g的大鼠,使用12%水合氯醛按0.3g/kg的剂量麻醉后仰卧位固定,并向动物颈静脉插入导管以供注射药物。描记动物正常Ⅱ导心电图,连接心电示波器,连续观察动物心电变化。然后从颈静脉注入2~4mg/kg剂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心电示波器并记录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和维持的时间。当出现室性早搏、心动过速或室颤时,要立即给予适量的治疗药物。观察指标为能否恢复窦性心律,以及恢复时间。在用犬进行实验时,氯化钡的浓度为3mg/kg,对于兔子则是4~6mg/kg。
复制方法② 体重在200g左右的大鼠,使用乌拉坦1.2g/kg腹腔麻醉,仰卧、固定,并插入动物颈静脉导管以供给药。在注射氯化钙前预防性给予受试药物。记录动物正常Ⅱ导心电图,然后在10秒内以3.5%氯化钙(140mg/kg)快速静脉注射,并同步连续记录动物的心电图,以观察其心律失常情况。实验结果以死亡或存活作为指标。如果用药组没有出现心律失常,可以在5分钟后再重复注射氯化钙以观察其耐受量。麻醉大鼠并静脉注射120~200mg/kg的氯化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果在10秒内静脉注射了120mg/kg,则可能立即引起阵发性心动过速,继而房室传导阻滞,在90秒内发展为心室扑动或颤动,可逆行室颤,10~30分钟后可恢复。但对于个别大鼠,会出现呼吸抑制,最终导致心跳停止而导致心跳骤停,而不是心律失常导致的死亡情况,此类动物应进行剔除。
(2) 模型特点
氯化钡和氯化钙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所需的时间很短,动物心律失常各期的变化迅速,不如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各期的变化分界明显,因此有时只能以动物的存活率作为实验观察的指标。但也不失为一种快速的药物筛选模型。
(3) 比较医学
氯化钡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是由于Ba2+具有与Ca2+相似的活性,因此对兔心脏具有类似洋地黄的作用,右侧心房组织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受到抑制,导致细胞内K+减少,使得最大舒张电势减小,细胞内Na+增加,通过Na+、Ca2+的交换,进而导致细胞内的Ca2+增加,从而产生振荡性后电位和触发活动,使得自律性增加,并且可以通过慢通道进入心肌细胞,使得心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异位节律,进而产生心律失常。另一方面,Ba2+可以促进浦氏纤维的Na+内流,提高舒张期的除极速度,并且可以抑制K+外流,增加4相坡度,提高心房传导组织和房室束一浦氏纤维系统等快反应细胞的自律性。
而钙离子诱导心律失常的作用较为复杂。它不仅与钙离子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有关,还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对心脏的影响有关。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