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小型猪异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3 17:27:59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本实验旨在研究使用牛松质骨修复小型猪下颌骨缺损模型的功效及合成材料的优势。

实验选用16头贵州小型猪,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单纯材料组和复合材料组。其中,复合材料组使用棒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牛松质骨植骨体进行修复,而单纯材料组则采用普通的牛松质骨。实验操作过程中,使用速眠新和戊巴比妥钠联合肌肉注射麻醉,并进行全程操作。切口后,使用骨凿沿下颌骨下缘凿成槽沟大小相当的骨质缺损,然后将对应的材料修剪后植入缺损处,缝合软组织,术后进行青霉素注射。

实验结果显示,术后4周,复合材料组缺损区边缘密度增高,边缘变得模糊圆钝,植骨区可见不规则的密度较低的区域。而单纯材料组宿主骨边缘界限清楚,缺损区可以看到植骨材料。术后8周,复合材料组缺损区密度进一步加大,部分区域与周围宿主骨的密度相近,边缘和宿主骨之间变得模糊,部分融为整体;单纯材料组植骨区仍可见植骨材料存在,与宿主骨之间界限仍较清楚。10周后,复合材料组植骨区有大量的新骨形成,宿主骨与原缺损区连成片,和宿主骨密度基本相近,原缺损区所形成的新骨骨小梁明显,新骨改建良好,而单纯材料组缺损区和宿主骨之间界限仍较清晰,两者密度相差较大。

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数据也证实了以上结论。复合材料组术后4周,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并且缺损区有血管生成和大量的胶原纤维生成。而单纯材料组植骨边缘成骨细胞少,仅有少量的胶原纤维生成。术后8周时,复合材料组可见植骨边缘宿主骨向植骨区长人,成骨细胞丰富,植骨区有新骨生成,新骨周边粗壮的胶原纤维较丰富。而单纯材料组可见成骨细胞沿宿主骨边缘排列,植骨区有胶原纤维。术后10周,复合材料组原缺损区有大量的新骨生成,缺损区和宿主骨连成片,成骨细胞丰富,新骨改建良好。而单纯材料组新骨生成较少,缺损区有大量的胶原纤维。

综上,本研究结论表明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牛松质骨材料为植骨材料修复小型猪下颌骨缺损模型更为优越。该材料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生成和新骨的形成,同时也增强了宿主骨与植骨材料之间的结合强度,提高了修复效果。此外,该修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