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猪牙根吸收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在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是一种常见却难以处理的并发症。牙根吸收的原因很多,包括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矯治器类型、矯治力大小、矫治方法、疗程等。由于牙根吸收是不可逆的,大多数针对人群的临床研究是回顾性分析,所以动物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以往的实验研究大多采用大鼠,家兔和猫,但这三种动物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大鼠和家兔的前牙可以终身生长,跟人类相比相差较大。猫作为牙根吸收模型还容易受到外伤的影响,导致内吸收。此外,这些动物的后牙和口腔均较小,不利于矯治器的安放。
因此,建立小型猪的牙根吸收模型,为正畸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谢永建等人进行了一次关于不同力度对牙根吸收影响的实验。他们使用了7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包括4只6月龄和3只18月龄的小猪。6月龄的猪选择下颌乳侧切牙进行实验,一侧为实验牙,另一侧为对照牙;而18月龄的猪则选择下颌恒中切牙进行实验。同样,一侧为实验牙,另一侧为对照牙。矫治器的戴人:0.012英寸镍钛螺簧用黄铜丝或结扎丝固定于第二乳磨牙(6月龄猪)或第一恒磨牙(18月龄猪),每2周加力1次,力值分别为300g和400g。实验过程中,X线片的拍摄由同一技师拍摄,每次拍摄时都在片上标记,方便后续的测量和统计。实验开始前,每只动物均进行了X线拍片。在每次加力前,再次拍摄X线片。实验45天后,处死动物,取出实验牙及对照牙,制作病理切片及扫描电镜片,观察了牙根吸收的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由于小猪下颌骨骨质比较致密,牙根很长并且乳恒牙重叠较多,所以两侧牙齿根尖的影像模糊,较难正确判断根吸收的部位和程度。肉眼观察发现,实验侧加力牙齿根尖部位明显出现了牙根吸收,根尖孔的直径也增大了,而对照侧无牙根吸收现象。病理切片进一步验证了肉眼观察所得,结果表明加力牙齿根尖部位的牙骨质已被吸收,甚至部分区域已经失去附着。此外,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显示,牙骨质已被吸收,根尖的位置还出现了虫蚀状的现象。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