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灵长类结核病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结核病的研究。然而,目前常用的小鼠、豚鼠和兔结核模型都存在生理、免疫系统方面与人类的差距,因此不能完全替代人体进行结核病相关研究。因此,开展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对于深入研究结核病的病理机制、评价新的结核病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在生理特征和免疫系统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对结核菌具有易感性,能够通过与人类相似的感染途径和方式,发展出类似于人类的疾病特征。而且,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结核病后的疾病特征和免疫特征与人类感染相似,因此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成为研究结核病很有优势的动物模型。
据研究显示,菲律宾食蟹猴对于人型结核菌的感染具有较强的抵抗性,即使通过气管途径注入10~100个细菌量,也能发展成易慢性演进的肉芽肿性疾病,但与人类抵抗力的差距仍然存在,因此还需要寻找更为理想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非人灵长类动物对于结核菌的感染会产生T细胞反应,因此该动物模型也适合于研究结核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机制,深入探讨机体感染与免疫之间的关系,并有益于结核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遗传背景多种多样,因此在模型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动物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迟发性超敏反应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不如人类明显,但是结核肉芽肿的组织病理学与人类非常相似。因此,在甄选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时需要针对研究目的进行综合考虑。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