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3 18:56:41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模拟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模型的制作机制】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是一种病理性的新生血管形成,这种新生血管形成会伴随视网膜内异常血管的出现。不少并发症,如出血、血液渗出,有时还会引起视网膜脱落,导致不可逆的失明。早产儿出生后的第一个阶段(出生后7~12天)会暴露在高氧环境下,视网膜血管会收缩以调节内部氧气压力,而中心区域的不成熟毛细血管则会受到破坏而闭塞,这时,垂直血管芽从浅层毛细血管网向深层生长,导致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形成延迟。接下来,出生后12天返回正常空气环境后,视网膜缺氧的区域开始形成新血管。

【模拟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模型的制造方法】在氧浓度为75%±2%的氧舱里饲养1周龄小鼠和它们的母鼠,满足氧气稳定流通的条件(0.5~0.6 L/min),并每4小时监测氧气含量,确保气体的稳定循环,并保持常压。过5天后,回到正常空气环境下饲养5天。经过此过程处理后,C57BL/6J小鼠出现了许多表现,如明显的血管挛缩或扩张、分布迂曲、稀疏,部分血管出现栓塞,可见明显的无灌注区,主要集中于中央区域,周边区域有新生的血管或散在的出血等。出生后17天,经过氧诱导的小鼠会有大量的血管内皮细胞穿过视网膜内界膜,有的甚至形成血管网到达玻璃体。

图12-4 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

【模拟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模型的评估和应用】制造此模型的目的在于模拟早产儿暴露于正常氧气条件下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疾病的病例,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实验基础。在制作过程中,为确保小鼠出舱后的存活率,每天需开启通风口,及时排出代谢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和水蒸气,再重新调整氧气流量以保持实验浓度。在夏季时更需要频繁通风。若有母鼠死亡,应立即更换成备用母鼠哺乳,可用替代母鼠的垫料充分覆盖和涂抹仔鼠,避免发生哺乳障碍或不哺乳等现象。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