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研究发现,糖尿病时视网膜容易受到损伤,这是由于视网膜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血浆葡萄糖中,导致细胞内游离葡萄糖堆积,从而激活山梨醇代谢的关键酶——醛糖还原酶,进一步导致山梨醇的产生加速。随着山梨醇在视网膜毛细血管周围的聚积,毛细血管壁长期处于高渗状态,导致周细胞死亡、微动脉瘤形成以及渗出性和出血改变。
为了更好地模拟人类早期BDR的动物模型,研究人员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动物模型。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链脲菌素冰浴溶解于0.1mmol/L的柠檬酸一柠檬酸钠缓冲液中。然后将柠檬酸2.1g加双蒸水至100ml为A液,称取柠檬酸三钠2.94g加双蒸水至100ml为B液;取A液28ml及B液22ml混合,混合液用双蒸水稀释至100ml即为柠檬酸缓冲液,测pH约4.5,置于冰浴备用。将STZ与柠檬酸缓冲液配成10g/L STZ-DM溶液,按55mg/kg腹腔注射,给药前大鼠禁食水12小时。注射后30分钟恢复进食,72小时后采尾血测量血糖。经过这样的操作后,研究人员成功地建立了接近人类早期BDR的动物模型,观察周期为1~6个月。
模型特点表现为,ERG波幅值有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OPs波首先表现为O2峰时值延长,后表现为OPs各子波幅值下降。病理观察发现,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指状突起、吞饮泡增多;周细胞、双极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线粒体肿胀、嵴脱落、空泡样变;视网膜感光细胞外节膜盘数量减少、间隙增宽;血管迂曲、毛细血管扩张。超微结构显示视网膜各层均有镧颗粒渗入。
需要注意的是,STZ诱发的大鼠模型造模时间为1~3天,短期内高血糖的动物是否均产生真正的DR,需要深入地观察。虽然该造模方法重复性好、成模率较高,但是建立起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并不是均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在评估和应用该模型时,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获得更可靠的结果。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