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修饰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度遗传性疾病,是由一系列基因变异所引发的。因此,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技术为精神分裂症新一代动物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目前,NMDA受体和NMDA受体亚基NR1模型是比较成熟的研究对象。
在造模机制方面,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主要针对在神经发育中起作用的基因进行改变。比如,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80(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180)基因敲除小鼠则是改变了神经元迁移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基因表达。而根据分子结构不同,NMDA受体由NR1、 NR2A-D两个亚基组成,因此可通过遗传工程得到NR1基因敲除Nrl neo-/-小鼠模型。
模型特点方面,NCAM-180敲除鼠小的唾液酸- NCAM(PSA-NCAM)水平明显降低,与精神分裂症海马中的PSA-NCAM水平明显降低相似。同时,该小鼠还表现出嗅球、海马和小脑等多个脑区细胞结构改变、脑室扩大和行为异常等现象。而NR1基因敲除小鼠则表现出类似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自发性运动增强)和阴性症状(社会性行为退缩),且哌氟啶醇和氯氮平给药后能减缓前者,氯氮平急性给药后能逆转后者。另外,在瞬目实验中也有异常,而氟哌啶醇和利培酮可缓解该小鼠的运动增强行为。这些小鼠的前额叶和纹状体可见中等程度的DA和5-HT代谢改变,而纹状体切片上NMDA刺激的DA释放增加,GABA释放则明显减少。
在模型评估和应用方面,谷氨酸介导的神经传导系统基因模型可为更深入地探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提供广阔的前景。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这些模型的表现、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来更好地理解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发展,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