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移植性淋巴瘤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3 20:16:49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造模机制】移植性淋巴瘤模型是用已建立的淋巴瘤细胞株或患者淋巴瘤组织种植于免疫缺陷动物体内,以展现其特性的肿瘤模型。目前,最为常用的移植方法为细胞种植法和组织块移植法,已成为研究最多的肿瘤模型之一。

【造模方法】

1.细胞种植法  种植人淋巴细胞(Raji),1×1000000个/只,腹腔注射在5~6周雌性BALB/c-nu/nu小鼠,通常在22天左右便可出现明显的腹水。若接种细胞数目增加,则腹水出现的时间会相应缩短。此模型可连续传代,在无菌情况下,取裸鼠移植瘤制成细胞悬液或腹水瘤细胞都可,离心后用原代细胞按以上方法接种,仍可形成腹水。

2.组织块原位种植法  术中取人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的新鲜瘤组织块,对受体动物实施麻醉并进行手术,取腹正中线切口,找到结直肠后在浆膜面向肠壁内做3mm切口深达黏膜层,用10.0无损伤缝合线将1立方毫米大小的瘤组织块经切口植入裸小鼠结直肠黏膜层内,固定于肠壁黏膜层,关腹缝皮。之后进行体内移植生长筛选,取同一瘤源肝转移灶的1立方毫米瘤小块移植另一只裸鼠结肠黏膜层,成瘤后的肝转移灶转移至裸鼠结肠黏膜层。在裸鼠体内重复4次连续筛选。取肝转移灶进行裸鼠结肠移植,术后继续饲养,观察期为60~90天。当荷瘤裸鼠处于濒死状态时,取其中1只荷瘤裸鼠以颈椎脱位术处死,进行全身解剖,取出移植瘤。一部分瘤组织以原代移植方法进行鼠间连续传代,每次传代5~10只不等;另一部分瘤组织液氮冻存备用,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其他荷瘤裸鼠则饲养至濒死状态或自然死亡,以观察其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情况。

【模型特点】

1.细胞种植法  该模型于注射细胞后可形成腹水,最多可达10ml;镜下可见大量瘤细胞,腹腔内亦有瘤块形成,主要分布于肠系膜、贴近肠壁处及淋巴结;肠系膜增厚粘连十分明显。瘤细胞大小、核染色深浅、核分裂次数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瘤结节内间质少而瘤细胞密集排列,瘤结节坏死明显,脾脏未见浸润,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明显,巨核细胞多,肝、肾、肺亦未见瘤细胞浸润。染色体检查显示,该模型所有中期相多倍体的着丝粒带型均与人体染色体特征一致,是具有人类染色体特点的模型。细胞接种方法通常采用腹腔或皮下注射,皮下接种的模型生长速度较快,瘤结节也可以迅速生长,宿主寿命相对较长,因此更为适合研究和观察。应用成型的细胞系注射,可建立能够连续传代的8细胞淋巴瘤腹腔模型。成瘤率达100%。

2.组织块原位种植法  这种类似人结肠恶性淋巴瘤病的高转移模型移植瘤不仅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超微结构、DNA倍体水平和染色体核型等方面与人源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一致,而且肿瘤的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

【模型评估和应用】

1.移植性肿瘤模型是筛选抗肿瘤新药最常用的动物模型。其优点在于容易操作和施加干扰因素,动物成瘤稳定,成瘤率高,个体差异小,成瘤时间差异不大,且可以在同种或同品系动物中连续移植长期保留供试验之用。但是,此类肿瘤生长速度快,增殖比率高,体积倍增时间短,与人体肿瘤显著不同。

2.自发性转移模型一直是人癌转移研究领域的难题,上述组织块原位种植方法制备的转移模型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性,为研究胃肠恶性淋巴瘤自发转移机制、组织发生、病因病理、侵袭和实验治疗等方面提供了基本的实验材料。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