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诱发性淋巴瘤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3 20:19:39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一)化学诱发性淋巴瘤动物模型

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为了研究淋巴瘤的发生机制以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制备化学诱发性淋巴瘤动物模型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现在最常用的诱导剂是N-甲基亚硝基脲(MNU),它在复制过程中可以致使DNA发生GyA点突变,从而引发肿瘤的形成。

通过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口服或灌胃等给药方法,单次或分次给药,均可诱导多品系小鼠产生胸腺淋巴瘤。目前最常用的是腹腔注射法。选择6~8周SPF C57BL/6小鼠,以50mg/kg体重的MNU诱导液进行腹腔注射,共注射2次,分别于第0、8周进行。注射后继续观察动物的体重、饮食、毛色、活动度等一般情况变化。

化学诱发性淋巴瘤动物模型有以下特点:MNU诱导的小鼠胸腺淋巴瘤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单个T淋巴细胞TCR基因重排后,在MNU的作用下发生恶性转化,并单克隆性增生,最终取代胸腺内正常细胞,是属于T细胞来源的肿瘤。该模型可通过不同的给药方法诱发不同品系的动物发生淋巴瘤,但发病率有所不同。这个模型应用广泛,可以被用于特定的深入研究。

(二)病毒诱发淋巴瘤动物模型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是病毒颗粒中呈线性分子,具有嗜B淋巴细胞特性,能够通过EBV/c3d受体(CD21)感染B淋巴细胞,进入B淋巴细胞后,其DNA发生环化,成为B淋巴细胞染色体外能复制的附加成分,在细胞中建立隐性感染,刺激细胞增生和转化,诱导疾病的发生。

制备病毒诱发淋巴瘤动物模型同样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研发新的治疗方法。

选用可以释放有转化能力的EBV颗粒、体外用EBV转化狨猴B淋巴细胞的标准细胞株B95-8细胞大规模培养后,采用饥饿疗法将细胞放置7~10天,收集培养液,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得到浓缩100倍的EBV悬浮液。

将淋巴细胞(PBL)注射至SCID小鼠腹部,接种PBL 3天后腹腔注射EBV悬液即可。使用环孢素A(cyclosporin A)可以有效地抑制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提高模型复制的稳定性。

病毒诱发淋巴瘤动物模型同样具备不同于化学诱发模型的特点,如诱发的肿瘤为恶性程度较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具有浸润、转移行为,并含有EB病毒小核酸分子 EBER-1。它们对研究淋巴瘤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三)电离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