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远程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及神经行为学评价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4 09:22:31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远程缺血预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诱导脑缺血耐受产生的可能机制,为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研究提供实验室资料。

二、实验原理

脑缺血耐受是通过预先给予短暂的、轻微的缺血再灌注刺激,诱导机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现象。而在这种过程中,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全身保护效应等都参与其中,是一种复杂的机制。远程缺血预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则是在远离严重缺血的器官处进行的缺血再灌注刺激,其机制同样涉及上述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包括驱血带(3~5毫米粗,直径约5cm)2条,其余同时为MCAO组的材料。

(二) 实验方法及步骤

1. 远程缺血处理:在大鼠双下肢近端加压阻断血流,每次缺血10分钟后松开驱血带恢复血流实现再灌注10分钟,重复3个双下肢缺血再灌注循环。

2. 远程缺血预处理:在MCAO术前1天进行,24小时后行MCAO再灌注手术。

3. 远程缺血后处理:MCAO术后,再灌注开始即刻进行远程缺血后处理。

(三) MCAO模型的建立:方法同本章第二节。

四、实验结果

对大鼠进行远程缺血预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后,可以明显改善其MCAO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减轻脑梗死体积及脑水肿,降低动物MCAO术后死亡率,减轻脑组织结构的损伤程度,发挥脑保护作用。

五、结果分析

(一) 神经功能性评价:考虑到Zea Longa及Berderson评分主要评价运动功能受损的情况,且体系分值较低、区分度较差,不适用于评估各种保护措施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因此,我们采用运动、感觉、姿势平衡反射等多项内容的检测评分(Garcia JH)体系,以更全面地评价远程缺血预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对MCAO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改善情况(见图16-4)。

(二) TTC染色:经过远程缺血预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MCAO再灌注后的脑梗死体积比有所减少。

(三) 组织学观察:远程缺血预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能减轻MCAO后各再灌注时间段脑组织形态学损害,包括减轻缺血区脑水肿、减少神经元变性死亡数目、减少炎细胞浸润、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生等。

六、经验与体会

与原位缺血预处理相比,远程缺血预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可以在不重要的器官(如肌肉等)处进行短暂缺血处理,且操作简单方便、不需手术创口,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双下肢血流阻断效果,短暂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时需观察下肢淤血发绀、皮温下降、无动脉搏动等现象。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