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树鼩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行为学评价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4 10:32:54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树鼩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并且制定相应的后肢运动功能缺损评价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利用器械切割的方法造成脊髓半横断损伤。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1. 所需设备:全自动消毒锅、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2. 所需试剂:水合氯醛粉、0.9%氯化钠溶液、医用碘伏消毒液。

3. 试剂配制:制备3.6%的水合氯醛溶液,将3.6克的水合氯醛粉溶解在100毫升的灭菌0.9%氯化钠溶液中,混合均匀。室温下保存。

4. 实验动物:使用雌性树鼩,体重(110±10)克。

(二)实验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

1. hSCI模型制备:

(1) 麻醉:使用3.6%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剂(1毫升/100克)进行麻醉。

(2) 备皮:待麻药起效后使用电动剃毛刀将树鼩胸背部的毛发刮除,然后使用胶带将四肢牢牢固定在平板上。

(3) 消毒铺巾:利用医用碘伏消毒液常规进行胸背部皮肤消毒,铺上无菌孔巾。

(4) 脊髓节段定位:树鼩有7个颈椎、13个胸椎和6个腰椎,以第6个腰椎棘突明显向后背部突出为标志,然后从头部开始数数至T10棘突便可确定其位置。或者从第13根肋骨往上数至第10根肋骨就是T10棘突的位置。

(5) 暴露T10脊髓节段:以T9~T10联合棘突为中心(从第13根肋骨数到第10根肋骨即为其位置),切开2厘米长的皮肤切口,钝性分离两侧脊柱肌,暴露T9~ T10棘突和椎板,然后使用齿镊夹持T8棘突,尖嘴咬骨钳将T9~T10棘突和椎板咬除,暴露出T10脊髓节段,注意不要损伤硬脑膜。

(6) T10脊髓全横断:沿着脊髓后正中沟用尖刀垂直刺入椎管前壁,然后沿着椎管前壁向左侧切开,将T10左侧半脊髓切除,用棉球止血。

(7) 关闭切口:依次缝合深筋膜和皮肤,关闭切口。

(8) 术后护理:术后使用青霉素20万U/0.2ml注射进行预防感染,每天注射一次,持续3天。采用人工挤尿的方式进行护理,每天早、中、晚各一次。将动物分笼饲养,定时给水、喂食,让其暴露于自然光照和通风的环境中。

2. 行为学评价:使用BBB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表12-1,共21级)在损伤后1、3、5、7、9、11、13、15天对T10脊髓左侧半横断后左侧下肢运动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评分时将动物置于无障碍物的面积足够大的平台上,在观察其后肢的步态及肢体活动5分钟(具体评分细则见表2-1)。

(三)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 树鼩的椎骨相对于大鼠而言要更硬,因此在咬除棘突和椎板的过程中需要格外小心,以免在横断之前就损伤硬脑膜和脊髓。

(2) 树鼩的体型比较小,皮肤十分薄弱,因此术后保暖和预防压疮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饲养箱底部铺一层木屑可以保暖并且预防压疮。

四、实验结果

(1)树鼩T10左侧脊髓半横断损伤术后第1天,右下肢运动功能BBB评分为(2.90±4.30)分,n=5;损伤术后15d,BBB评分为(12.80±2.00)分,n=5。

(2)术后发现右下肢脚掌被咬伤的比例为26.32%,n=19。

五、结果分析

(1) 采用本方法可以有效地制备出树鼩T10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

(2) 树鼩T10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可能会由于下肢痛觉敏感而导致自我咬伤下肢的脚掌。

六、经验与体会

(1) 树鼩的身材非常小,皮肤很薄,因此术后的保暖和预防压疮非常关键,通过恰当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动物的死亡率。

(2) 树鼩脊髓损伤术后保持饲养间的良好通风和保暖,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40%~60%),按时进行人工挤尿,保持笼舍卫生,可以有效地提高动物的存活率。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