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刺激肺静脉AF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8 18:24:20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阵发性房颤(AF)和一部分持续性房颤是由局灶性机制引起的。研究已经证实,约90%以上的阵发性AF由位于肺静脉的异位兴奋灶所发放的高频电活动触发。这表明肺静脉在引发房颤中起着重要的角色。肺静脉是触发灶的解剖学基础,可能与肺静脉周围有心房肌包绕组成的心肌套袖有关。这些心肌套袖可以快速地传导电冲动,从而驱动触发或加重房颤的发生。

在动物实验中,可以通过气管插管实施人工辅助呼吸,并在第四肋间进行胸腔切开,暴露左心房、左心室和左上下肺静脉。然后将电极导管放置在高右房和右心室,以及肺静脉内。接下来,在肺静脉的远、中、近段进行Burst刺激,以观察是否诱发阵发性房颤。在各个部位闪刺刺激5秒、10秒、30秒,观察AF诱发情况。这一方法利用高频电刺激兴奋肺静脉某一部位,从而模拟了派生于肺静脉的自发性房颤。尽管人类房颤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动物实验已经证实,肺静脉高频电刺激可能导致肺静脉电重构、缩短动作电位时限、触发早期后除极,从而增加房颤的发生率。因此,该体外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总的来说,这一方法的制作相对简单,而且具有较高的重复性,且容易诱发阵发性房颤,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这一方法为深入研究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也有助于开发更加精确的治疗方案。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