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常规的啮齿类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8 18:26:31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啮齿类动物模型应用于朊病毒病研究中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中小鼠和仓鼠作为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因繁殖和发育速度快,被广泛应用于该领域。早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建立了首例小鼠的传播性海绵样脑病模型,十年后又建立了仓鼠感染的动物模型。

这些动物模型在研究朊病毒病时被证明是非常有用的。在这些感染动物模型中,不同的朊病毒毒株可以成功地区分和定义,这成为了研究朊病毒病的最佳动物模型。通过颅内接种一系列常规自交系小鼠,如RⅢ,C5781,VM等,可以分析感染后生物学特征对毒株进行区分,包括传播性、潜伏时间、脑内海绵样病灶特征以及PrPSc在脑内沉淀的解剖学特点。

这种毒株相关的特征在同一个小鼠品系的不同个体中保持相同,同时在连续传代后也保持一致。此外,类似的朊病毒毒株分离和鉴定也已成功地运用转基因小鼠,如tga20,TgbovXV,T9338,Tgshp等,以及田鼠作为感染受体进行研究。

虽然序列分析表明堤岸田鼠PrP与人PrP同源性低,但最近的一项研究证明,堤岸田鼠与表达人PrP的转基因小鼠对来源于克雅病病人的朊病毒毒株却有着相似的敏感性。因此,利用田鼠作为感染受体研究人类CJD发病机制将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转基因小鼠作为感染受体时,由于其繁殖过程中往往需要与其他种系的小鼠进行杂交,其基因背景会发生改变。因此,在鉴定毒株时,除了分析存在的病理学改变的特征,还需要通过蛋白酶K消化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PrPSc抗蛋白酶核心的分子重量和糖基化比率。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