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基因修饰基底细胞癌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6 18:27:44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造模机制】很多专家指出,BCC的发病主要与S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有关。该通路由Shh、Ptc、Smo和Gli等分子组成。Ptc和Smo都是多次跨膜蛋白,在静止状态下,它们会形成复合体,而Smo的活性则被Ptc抑制。当Shh与Ptc结合时,Ptc对Smo活性的抑制就会消失,从而激活转录因子Gli,并引发细胞内的瀑布效应。如果该通路的表达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BCC的发生。最近几年的研究还发现,Notch信号的改变也与皮肤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通过转基因或基因敲除技术,专家们已经成功地制作出了基底细胞动物模型。

【模型特点】研究人员还发现,过多表达Shh的转基因小鼠很容易自发形成BCC样改变。有些科学家认为,Shh的表达时间和区域位置的准确性决定了BCC的表型。以角蛋白1为启动子,在毛囊基底层细胞过表达Shh,这种转基因小鼠就会出现一系列皮肤异常,如色素沉着、脱发以及明显的胚胎期毛囊发育抑制现象。

在传统的基因敲除技术中,无法应用于Notch1蛋白功能的研究,因为Notch1-/-胚胎在孕期就会死亡。但通过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特异性敲除成年小鼠表皮和角膜上皮Notch 1,发现这种小鼠会出现上皮角化过度、对化学刺激物致癌作用敏感性增强等现象,最终导致BCC样改变。

【模型评估和应用】虽然BCC发病与日光照、砷摄入量过高等因素有关,但只有通过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建立,才能阐明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该种模型除了可用于探索发病机制,还可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的筛选。例如,Smo拮抗剂环巴胺可以显著降低紫外线照射诱导的Ptch1+/-小鼠BCC发病率。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