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诱发性鼻咽癌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6 19:40:22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诱发性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同时也是一种极具危害的疾病。为了更好地研究鼻咽癌的生物学特性,并进一步为相关药物的筛选提供有效手段,科学家们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研究。

主要方法就是利用化学致癌物作用于动物,从而形成鼻咽癌动物模型。这一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验室,成为了研究鼻咽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造模方法可以分为三种:

首先是MC插管法。在这种方法中,科学家们选取体重120克左右的大鼠,雌雄均可,借助特制的含MC的硬塑料小管插入鼻腔,逐渐通过长达6个月的时间对动物进行长期观察,然后取出动物鼻咽部组织做病理切片,发现癌变率高达60%以上。

第二种方法是DENA滴鼻法。这种方法需要注射器和吐温-80配制制成的33.3% DENA混悬液0.02ml。科学家们将DEN混悬液滴入大鼠鼻腔内,每周滴1次,持续15-20周。停药后再观察6个月以上,或是直到动物自然死亡时,也可以取出动物鼻咽部组织做病理切片。

第三种方法是DNP皮下注射法。在这种方法中,科学家们选取体重在100-150克的大鼠,或体重在18-20克的裸小鼠。以注射器注射0.5%的DNP水溶液,每周注射两次,持续六个月以上。通过这种方式,动物可以很容易地发生鼻咽癌,随着时间的推移,癌变比例也会逐渐升高。

这些鼻咽癌动物模型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其中MC插管法的发癌率较高,可以达到60%以上;而DNP皮下注射法的癌变比例可以达到85%以上。在诱癌过程中,底层细胞、鳞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的非典型性增生与癌变成高度正相关。

除此之外,这些模型也被广泛应用于鼻咽恶性肿瘤的研究,特别是EB病毒与促癌物协同作用诱发人鼻咽恶性肿瘤模型。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诱发的肿瘤病理与人类鼻咽癌的高分化鳞癌有所差别。

总的来说,这些诱发性鼻咽癌模型成功率较高,可以为鼻咽癌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然而,由于所需时间长,实验进程得到了较大的限制。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