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心绞痛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造模机制】异丙肾上腺素是一种儿茶酚胺类药物,可刺激β肾上腺素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和耗氧,从而导致心肌负荷增加和心肌微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损伤。在这个模型中,模拟了心肌缺血缺氧的病理过程,可供相关研究者进行评估和筛选。
【造模方法】在实验中,使用250g左右的Wistar大鼠,通过腹腔注射乌拉坦麻醉将其仰卧位固定,插入四肢及胸前皮肤电极针,接入心电图仪并记录。
为模拟心肌缺血缺氧的过程,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方法,每天一次,剂量为2~8mg/kg(家兔为10~16mg/ kg),连续注射2天。在第一天注入异丙肾上腺素之后30分钟内,记录ECG,并在0、5、10、15、30、45、60分钟的时间点进行记录。第二天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ECG记录,记录时间为24小时或48小时。
注射异丙肾上腺素之后,ECG会出现一系列心律失常、T波倒置或双相、ST段抬高等特征。注射48小时后,对模型动物心脏进行病理检查,可以见到心肌内小灶状坏死,镜下可见炎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模型特点】该模型制作方法简单,且重复性强,比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坏死更加稳定。模型制作过程中,心肌坏死的病理特点与人类心肌缺血缺氧所致坏死类似,但发病机制与人类仍有所差异。
【模型评估和应用】该模型可用于观察心肌缺血坏死和心肌供氧平衡,同时也可用于与β肾上腺素受体相关的药物评价和筛选。在动物造模过程中,应注意异丙肾上腺素用药的剂量,以减少实验误差。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