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造模机制】阿霉素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化疗药物。除了其抗肿瘤作用之外,它还会产生超氧自由基,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其中对心肌的毒性作用表现为促进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心肌肌浆网酶活性,以及激活心肌局部,使生成物增多,从而导致细胞内钙超负荷。
【造模方法】
家兔:选取3月龄日本大耳白家兔。将阿霉素以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成0.5mg/ml,然后耳缘静脉注射(1mg/kg),每周2次,总计2mg/kg,共8周,总剂量16mg/kg。对照组可耳缘静脉注射与实验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液。在基础状态和用药结束后第3周分别使用超声心电图检查动物的左心结构及功能。两组动物均于末次用药后第3周后用10%氯化钾处死,使心脏停搏于舒张期,并立即取下心脏。取左心室游离壁心肌组织放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染色。最后,使用光镜观察切片的情况。
大鼠:选取体重在210~240g之间的Wistar大鼠。使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溶解的阿霉素2.5mg/kg剂量,每周注射1次。正常组则进行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周根据体重调整阿霉素的剂量,在用药6周后停药观察2周。第8周末,对存活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使用水合氯醛麻醉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大鼠左室舒张期末径、左室收缩期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等数据,可以发现模型大鼠与对照组有明显不同。在造模的第9周,正常组和DCM组大鼠处死后,立即打开胸腔,取出心脏并使用10%多聚甲醛固定。然后使用刀片横切心脏,获取心脏横截面,测量左心室内径并进行照相。最后,取左心室前壁心肌进行切片,进行H&E染色,并观察切片的情况。
【模型特点】阿霉素诱导DCM模型的制作方法因其取材方便、方法简单、结果满意而被广泛应用。当模型制作成功后,模型大鼠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右房室压、左室内径等指标均大于对照组。此外,心肌H&E染色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纤维断裂、细胞间隙增宽、水肿,部分空泡变性。最明显的心肌坏死主要出现在心尖以及心外膜下,而病变则多见于血管周围。该模型的病理特征与人类相似,尽管在其构建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动物死亡率高、模型周期长、缺乏给药标准。
【模型评估和应用】该DCM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成功率高、造模周期较短、结果可靠,因此可以作为基础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长期给予家兔阿霉素可以诱导类似人类DCM并且可能引起低输出量心力衰竭的情况。然而,阿霉素具有较大毒副作用并容易引起肝肾损伤、骨髓抑制等,其马上会有动物死亡的可能。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