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喃唑酮诱导的大鼠心肌病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呋喃唑酮在大鼠中诱导心肌病变的模型】
呋喃唑酮是一种单胺氧化剂,可抑制体内儿茶酚胺的代谢,进而带来强烈的心肌毒性,并导致心肌变性、坏死、纤维增生和心室重构等病变。因此,利用呋喃唑酮诱导大鼠心肌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模型制备方法。
【制备方法】
选择1-2周龄的Wistar大鼠,饮用水中添加700mg/L的呋喃唑酮,饲养12周后使用超声心电图监测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手术时,将大鼠麻醉后,并仰卧固定于操作台上。接着,用8%硫化钠脱去胸部毛发,用左室长轴切面和左乳头肌水平测量M型曲线,在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室收缩末容积后,取平均值并经Simpson法转换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等指标。
【模型特点】
在成功制备模型后,实验结果显示,模型大鼠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右房室压、左室内径均高于对照组。而左室内径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游离壁厚度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该模型大鼠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模型评估和应用】
呋喃唑酮所诱导的大鼠心肌病变模型与人类相似,心肌出现变性、坏死和间质纤维化等病变,符合人类DCM时心肌出现的情况。该模型大鼠出现的左室扩张和变薄等特点与人类DCM也较为吻合。而在应用时,需注意制备成功与大鼠年龄有关系,需要在出生后1周内尽早进行,否则不易诱发DCM。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