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诱发所致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心律失常模型】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变异,常常是由于心脏肌肉兴奋性或传导性的改变导致的。为了研究心律失常机制以及评估药物防治效果,研究人员需要建立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其中,注射肾上腺素诱导心律失常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造模机制】
肾上腺素可以直接作用于β受体,增加心脏自律性、传导性和应激性,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当氯仿与肾上腺素合用时,对心脏的毒性更加显著。
【模型制备】
大鼠:选用体重200g左右、年龄在6~8周的大鼠,麻醉后仰卧固定,通过5号头皮针固定连接恒速输液泵和股静脉。分别在0、1、2、3、4和5分钟记录心电图,筛选出合格的大鼠,注射40μg/kg肾上腺素,立即开始记录心电图,每10秒记录一次,直至心电完全恢复正常。
家兔:选用体重2.5kg左右的家兔,使用针电极刺入四肢皮下并连接心电图机及心电示波器。通过麻醉口罩进行氯仿麻醉,当家兔进入麻醉第三期第一级时,注射0.01%肾上腺素溶液(0.5ml/kg体重),每30秒记录一次心电图,直至心律恢复正常为止。
【模型特点】
该模型注射肾上腺素后迅速出现一源性或多源性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心室颤动等,通常维持时间为4~7分钟。多数动物在10分钟内可完全恢复窦性心律。该模型不会导致动物死亡,可以在间隔一天后再次进行实验,从而减少动物个体差异带来的误差。
【模型评估和应用】
该模型方法简便、反应快,可反复多次重复,可采用增减肾上腺素给药剂量的方法控制心律失常的程度,支持自身对照实验。此外,该模型适用于防治室性心动过速药物的筛选。对于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小动物模型有着较大的优势,因其方便实用,且氯仿诱发的室颤发生率高,观察效果好。但是该方法诱发的心律失常类型多,且易互相转化,不利于药物效应的比较。
【注意事项】
在使用该模型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①采用氯仿麻醉时,要掌握一致的麻醉深度,因为氯仿剂量会影响实验结果;②注射肾上腺素的速度要快,因为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较短,需要及时观察、计算和记录。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