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猫屈光参差性弱视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8 19:12:47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双眼视力不同、屈光不正获得完全矫正但因屈光参差而产生的物像大小不等,以及双眼物像不能融合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形觉剥夺。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同一物体落在双眼的视网膜上的清晰程度不一致导致的。当双眼的物像无法融合时,视中枢将抑制屈光度较大的一只眼睛的物像,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单眼弱视。

目前,为了制作这种类型的动物模型,常用的方法有阿托品化法、晶状体摘除法和戴镜法。

1. 阿托品化法:这种方法通过使用阿托品来麻痹睫状肌和扩大瞳孔,在视觉发育期间让双眼或单眼的视网膜物像长时间处于模糊状态。由于瞳孔放大,会产生球面差、色像差和光散射等效应。在幼猫阶段,最大调节力为4~8D,但睫状肌麻痹会让幼猫失去调节能力,即睫状肌麻痹产生的物像模糊相当于等量的远视。这种双眼或单眼长期处于阿托品化状态所生产的视网膜影像模糊可模拟人类的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

2. 晶状体摘除法: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手术取出动物的晶状体,从而制造出屈光参差的模型。然而,由于手术的费用和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很少使用这种方法。

3. 戴镜法:这种方法是在发育阶段为动物佩戴角膜接触镜,使双眼屈光度不同,形成弱视。但由于动物需要佩戴角膜接触镜,操作难度较大,成本也较高,因此目前较少采用。

术后2~4周,可以使用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制造模型的情况。通过5%氯胺酮肌内注射麻醉,将幼猫放置在桌面上,分别剃净枕部、额部和右耳尖背面毛发,将三个电极分别刺入皮下1.5mm。将作用电极置于前额正中,记录电极置于双耳后缘连线中点枕部,参考电极置于右耳尖背面。阻抗需小于2kG。将猫头固定,调整受检眼使瞳孔对准视屏中心视标,用镜片矫正屈光。将角膜顶点放置在距离视屏50cm处,遮盖对侧眼。采用棋盘格图形翻转刺激,平均亮度50cd/m2,面积相当于视角120×120,空间频率0.3875cpd,时间频率2Hz,叠加128次,分析时间250ms,数据和波形经计算机采集输出。

猫科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视觉系统,它们具有完整的双眼视力,因此是进行弱视研究的理想实验动物。幼猫通常在出生后2周才开始睁开双眼,3~4周后才有近似成年猫的视觉反应,生后约100天时达到成年猫的水平,即猫类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出生后3个月左右。因此,制作猫弱视模型的最佳时间为幼猫2~4周龄,而模型饲养时间为12周。新生猫的视网膜、外侧膝状体和视皮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通过记录大脑皮质枕叶对视觉刺激产生的电信号,VEP可以反映视神经节细胞以上的视觉通路信息传递情况。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