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继发真菌感染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真菌病是一类严重的疾病,在研究中常用小鼠、大鼠和兔建立真菌感染动物模型。为了达到在免疫力抑制状态下使接种动物致病的目的,实验动物往往会先应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它们的免疫力,再接种真菌病原体。目前,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受到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念珠菌感染是艾滋病继发感染真菌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特别是在AIDS早期诊断中,其诊断意义非常重要。Candida albican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真菌,通常在正常人身上不会引起疾病。但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或机体内菌群失调时,C.albicans就会开始感染。这种疾病的发展取决于人体自身、真菌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或者进入机体的真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白色念珠菌病的发生。
白色念珠菌病更多的继发于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和艾滋病患者,感染本身也可能导致宿主的免疫抑制。C.albicans在黏膜下大量繁殖,侵入深层组织,引起系统性念珠菌感染。该病可以分为皮肤念珠菌病和黏膜念珠菌病,后者一般表现为鹅口疮,多见于严重疾病的晚期或艾滋病毒感染者。念珠菌感染还可能引起食管念珠菌病,该症状会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疼痛或胸骨后疼痛。除了合并皮肤、口腔浅部念珠菌感染外,还可引起念珠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和内脏念珠菌病等。
目前,临床上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这些模型的感染途径包括口腔、阴道、腹腔和静脉。大量的研究显示,正常成年的小鼠以及拥有各种特定免疫缺陷的小鼠经过静脉接种可以形成弥散型真菌感染,感染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接种的菌量。而早期免疫正常小鼠通过口腔感染可形成口腔型真菌病,而通过静脉和腹膜内感染可形成弥散型真菌病。为了更深入研究宿主抗念珠菌病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者们建立了特定免疫缺陷的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小鼠的感染模型。
当前,大量的耐药白色念珠菌菌株以及新的菌株的出现使得念珠菌感染的治疗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对于研究念珠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开发真菌疫苗以及研制抗真菌药物而言,寻找一种可靠的、简便易行的疾病模型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近年来,多种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为研究念珠菌感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Fromtling RA(1998)运用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棘白菌素类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尼克霉素z和类似物的抗真菌作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Mondello F等(2003)也通过阴道途径感染大鼠证实了茶树油精在治疗C.albicans方面的药效,这些研究能够为科学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