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氏巴贝斯虫感染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巴贝斯虫是一种焦虫类寄生虫,也称为梨浆虫,其传播媒介主要为蜱。焦虫类寄生虫在温血实验动物中有多个属,其中以巴贝斯属最为重要。据目前的研究,所有人体巴贝斯虫病病例都可能来自动物感染。虽然有几种巴贝斯虫能感染人,但病例数量非常少,这说明大多数人对临床发病有很强的抵抗力。如果巴贝斯虫不会对人体毒力产生意外变化,那么它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吉氏巴贝斯虫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血液寄生性原虫,可以危害一些动物,如犬、狐、狼等。在我国,它主要在河南、江苏等地区地方性流行。吉氏巴贝斯虫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实验。比如,王省良等人进行了实验感染犬吉氏巴贝斯虫病的临床观察和犬红细胞内吉氏巴贝斯虫的形态学观察;董君艳等人进行了犬吉氏巴贝斯虫的人工感染试验,并认为,吉氏巴贝斯虫对摘脾犬和非摘脾犬都有致病性。此外,张守发等人还根据先前研究者的建模思路,成功地建立了牛巴贝斯虫和泰勒焦虫的实验动物模型,以及进行了吉氏巴贝斯虫感染SCID鼠模型研究。他们认为,置换犬红细胞的SCID鼠是目前最适用于吉氏巴贝斯虫增殖的实验动物模型。
(1)复制方法
①选择5~10周龄的正常SCID小鼠,进行麻醉和手术,将脾脏切除后待完全愈合,用于置换犬红细胞和人工感染吉氏巴贝斯虫。②制备无菌犬血清,用于存储。取得无菌正常犬脱纤血液,离心分离犬红细胞,并用PBS洗涤3次,加入等量正常犬血清悬浮。③通过腹腔内注射将置换犬红细胞的SCID鼠注射入0.5ml的犬红细胞。④取得已感染吉氏巴贝斯虫的犬红细胞(感染率约为10%),加入等量正常犬血清悬浮,以0.5ml/只的量接种于已置换犬红细胞的SCID鼠腹腔内。之后每隔2天腹腔内注射正常犬血清-犬红细胞悬浮液。
(2)模型特点
经过感染后的第4天,在末梢血液中可发现少量虫体,而在第7~8天会出现增殖型虫体,并在第10~12天虫体数量可达12%左右。此后,末梢血液中的虫体数量会开始减少,持续15~18天,甚至可持续25天才消失。吉氏巴贝斯虫在SCID鼠体内的增殖机制与犬吉氏巴贝斯虫类似,且在致病方面也表现出贫血、血红蛋白减少等症状。因此,该模型可用于研究吉氏巴贝斯虫的形态、生理、生化、增殖等生物学特性,以及研究致病机制、治疗药物筛选等方面的问题。
(3)比较医学
在置换犬红细胞的SCID小鼠体内,感染后虫体形态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且虫体数量明显增多。一个红细胞内时常可寄生2、4、8、16甚至32个虫体,而这种增殖型虫体也比犬体内的更多。SCID小鼠末梢血液中生长、增殖的吉氏巴贝斯虫虫体均寄生在置换了犬的红细胞内。在发生形态变化后,吉氏巴贝斯虫回归给犬体内时,虫体形态和大小可恢复到原先的状态,并且仍保持着对犬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因此,该模型可用于对吉氏巴贝斯虫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增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也可用于对致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的筛选研究中。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