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疟原虫感染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8 19:51:07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疟原虫是引发疟疾的致病体,目前已知有超过100种疟原虫,其寄生于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体内,且几乎分布于全球各地。 疟原虫的生活史分为两个阶段,需要两个不同的宿主: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作为中间宿主,而蚊子则是该疟原虫的终极宿主。寄生于人体内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四种。由于疟原虫的强烈种属特异性,该疟原虫只能在近缘动物之间相互传播,而只有某些特定类型的猴类能够感染人体内的疟原虫。因此,对于以人类作为研究对象的疟原虫研究而言,存在许多限制。因此,研究灵长类动物疟原虫对于人类疟疾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国内的张家埙等学者建立了食蟹猴疟原虫-斯氏按蚊模型,并用于抗疟药物的实验研究。同时他们还对食蟹猴疟原虫的近期复发动物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戴祖瑞等人则建立了食蟹猴-斯氏按蚊-恒河猴疟病模型,并应用于抗疟药物的筛选和提供抗原于诊断方面。黄亚铭等学者则建立了一株新的食蟹猴疟原虫动物模型。 吴军等人则进行了对于恶性疟原虫的多次部分换血和免疫抑制多次部分换血的猴子模型研究,以用于疟原虫疫苗保护性试验和抗疟药物的研究。

在国外,早在20世纪初期,利用间日疟原虫感染黑猩猩即已经取得了成功,60年代夜猴感染实验也获得了成功,70年代初期则确立了猴疟模型。此外,另外许多学者也开展了鼠疟模型研究,并成功地建立了波氏疟原虫/斯氏按蚊/啮齿类宿主系统、约氏疟原虫/文氏疟原虫/夏氏疟原虫-斯氏按蚊-小鼠系统。因为灵长类疟原虫的生物学特点与人疟原虫相近,运用这些灵长类疟原虫进行人类疟疾的生物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食蟹猴疟原虫对应于人的间日疟原虫,因此,通过斯氏按蚊感染食蟹猴疟原虫后可作为筛选和研究间日疟药物的易感性动物模型。

(1)模型复制方法:① 对已感染食蟹猴疟原虫的猴子进行采血,抗凝,在静脉转移给健康或已切脾的猴子,当血液中比配体密度达到1/万个细胞以上时,给斯氏按蚊吸血。吸血并感染后的蚊子置于26℃左右的恒温箱内,湿度应保证在75%左右,饲喂10%的葡萄糖,此期间需两次吸取小鼠的血。 ②将吸血并感染后的雌性蚊子在11-12天后作抽样解剖,并计算其子孢阳性率。采用乙醚将雌蚊轻度麻醉,取其头胸或全蚊磨碎,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中,经低速离心后吸取上层子孢混悬液,按每只猴子2毫升(含有2x100,000 - 4 x 100,000个子孢子)的量静脉注射给健康猴子。

(2)模型特点:经接种子孢子后,血液中的原虫一般出现在8-12天之内。在血液的外围,最初出现的是疟原虫的环状体,有些猴子同样也可以查作滋养体的存在。在第一次检测到疟原虫的时候,其密度很低。对于原虫的接种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出现原虫血症的时间和其发展过程的长短。疟原虫可以在猴体血液中长时间存活,直到猴自然死亡。在长时间接种的情况下,血液中的原虫常处于低密度状态。

(3)比较医学:由于疟原虫株不同,对实验室动物的感染性也不同。所以,在运用灵长类疟原虫研究人类疟疾时,需要慎重解释实验结果。通过该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各组织层面上的杀菌药物的实验研究。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