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感染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可感染多种动物,包括人、猪、鼠、猫、犬和野生动物等。旋毛虫成年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身体内,成年旋毛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则寄生在恒纹肌细胞内,其发育、移行和寄生过程会对宿主产生各种不同的损害。
为了研究旋毛虫病,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动物模型建立。郭鄂平等通过观察实验大鼠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状况,进行了鼠旋毛虫病实验研究。而朱兴全等则对小鼠进行了旋毛虫感染的自然抵抗力研究,并认为小鼠是进行旋毛虫病大规模实验研究的适宜模型动物。刘晖等则对长爪沙鼠进行了旋毛虫感染的实验研究,并认为蒙古长爪沙鼠是建立旋毛虫动物模型进行寄生虫学及药物研究的理想动物,而小鼠则更适合旋毛虫的保种。
如何进行模型复制:
- 选择体重为45~61克,年龄在9~12周的长爪沙鼠作为实验对象。
- 观察含有旋毛虫幼虫的宿主肌肉压片计数。
- 将8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到长爪沙鼠体内。
模型特点:
沙鼠被旋毛虫幼虫感染后出现的临床症状时间、死亡或成活状况与感染量有关。感染20天左右,沙鼠出现寒战、皮毛湿润、进食减少、不能站立等症状。感染较严重时,沙鼠会出现眼结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多,50天后逐渐恢复,但显示出明显消瘦、后退和腹部肌肉萎缩,肌肉内旋毛虫幼虫已形成囊。本模型与人类被旋毛虫感染后幼虫移行期及成囊期的发病时间及临床表现非常相似。
比较医学:
感染旋毛虫幼虫后,不同动物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死亡或存活情况不仅与动物种类有关,而且与感染量有关。因此,该复制方法建立的沙鼠模型可用于旋毛虫的教学、科研和药物研究等领域。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