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毛细线虫感染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肝毛细线虫是一种寄生虫,在全世界的啮齿类动物、其他动物和人类中都有分布。该寄生虫会导致终末宿主肝脏受损,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变和肉芽肿等疾病病变。研究人员利用SD大鼠建立了肝毛细线虫感染动物模型,为肝毛细线虫感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帮助。
1.建立复制方法:建立肝毛细线虫感染动物模型的第一步是选择健康SD大鼠,然后从肝毛细线虫的孕胚卵中取出一定量的虫卵,将其稀释至1000个/ml,最后用注射器将含有虫卵的溶液注入大鼠口腔。
2.模型特点: 肝毛细线虫的虫卵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同步现象,这是建立肝毛细线虫感染动物模型时要注意的问题之一。感染28天后,大鼠的肝脏会出现肿大、淤血,并且呈现布满黄色斑点的症状。成虫寿命只有40-60天,死亡后会释放大量虫卵,导致肝组织坏死、肉芽肿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3.比较医学: 肝毛细线虫感染可能会引起机体内的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在自然界中,其他一些寄生虫体感染动物或人类后也会引起肉芽肿反应,但是各种肉芽肿形成的特点并不完全相同。本模型可供预防和治疗肝毛细线虫病的研究及相关抗病药物的试验。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