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慢性视神经损伤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造模材料 动物:成年健康家猫,雌雄不限,体重2.5~3.5kg;药物:麻醉剂;器械:实验用球囊。
2.造模方法 该手术采用仿人翼点入路,手术中需要对动物进行麻醉,然后采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40万U青霉素静滴。手术过程需要在显微镜下操作,经过对头皮、腱膜、肌肉、骨膜等部位的剖开、分离、磨钻等步骤,最终完成球囊的植入。手术完成后要注意术后护理和观察动物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情况。
3.造模原理 球囊的植入旨在造成慢性视神经损伤,以达到建立视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的目的。
4.造模后的变化 术后动物能正常存活,没有发热、感染、癫痫和肢体运动障碍等现象。通过CT扫描,我们可以发现球囊的位置正常,没有发现漏影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F-VEPI波、Ⅱ波潜伏期,以及Ⅰ~Ⅱ峰峰值之间差异较小,在个体间变异较大;而经过四周的视神经慢性受压之后,F-VEP开始出现明显异常现象,表现为波形低阔扁平、潜伏期Ⅰ、Ⅱ延长、Ⅰ~Ⅱ峰峰值降低,并随受压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
5.造模后病理及生化变化 对正常组和视神经受压后的病理学和生化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受压前和受压后4周,Dil逆行标记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al cells, RGC)的数量差异不大;而在受压后8周,RGC的数量有明显下降,平均密度约下降37%。
在视网膜HE染色和视神经丽春红2R-亮绿染色下的观察结果表明,受压后的视网膜变化仍不明显;视神经髓鞘变性后呈现为局部染色缺失加重等现象。
经过电镜下的观察,我们发现在受压前、受压后2周时,相比于正常猫,受压后4周和8周的视网膜和视神经出现了明显的退行性变化,细胞质成分疏松,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质膜下出现空泡,核膜皱缩内陷,染色质边聚,细胞质空化等现象。
6.注意事项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对动物的双眼进行检查,确保双眼屈光间质清、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良好、眼底无异常。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术后动物正常存活,术中需要按照无菌原则操作、及时补液,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在手术过程中,要避免对视神经、视交叉及其供应血管的误损伤。分次注入造影剂使球囊逐渐增大,以尽量模拟慢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病理过程。在充盈造影剂时需要缓慢注入,并在术后定期进行CT扫描,以保证球囊位置正常,无造影剂泄漏。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