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8 20:50:43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一种造成角膜炎症的严重疾病,病因是由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发现80%以上的患者是由使用被污染的角膜接触镜引起的。因此,科学家需要找到一种高效且实用的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邓新国等科学家为此选用了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并在实验前3d使用地塞米松和激素点眼治疗,然后注入棘阿米巴原虫的滋养体和包囊悬液到家兔角膜基质内,成功建立了该动物的有效模型。

该模型具有建立迅速、技术简便、易于操作等优点,成为进行棘阿米巴角膜炎实验研究的有力工具。此实验模型方法如下:

1.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

2. 原虫培养:使用手术切除的角膜材料分离出的棘阿米巴原虫,培养基使用蛋白胨-酵母-葡萄糖(PYG)组成,含有青霉素和链霉素。经过3-5d的培养,把棘阿米巴原虫洗3次,根据生理盐水调整浓度至3×105个/ml,滋养体占80%-90%,包囊占10%-20%。同时使用台盼蓝染色确定原虫的活力,活力>90%。

3. 模型制作方法:在实验前3d,给动物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每天1次,并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典必舒)眼液按疗程眼点滴,3-4次/每天。实验开始后停用激素,麻醉动物后使用28号或30号针头的0.5ml胰岛素注射器在模型眼角膜基质内注入棘阿米巴原虫悬液0.2ml。

4.观察结果:模型眼观察到以下现象

(1)临床观察:感染模型眼全部出现了角膜基质炎,12h结膜囊内有分泌物,局部出现炎症反应;24小时外眼分泌物增加,局部形成炎性斑块,球、睑结膜充血;3-14d症状逐渐加重,炎性斑块逐渐增大,整个角膜呈点状混浊,外眼分泌物增多,球结膜及睑结膜充血更为严重。15-30天逐渐停止发展,外眼分泌物逐渐减少,球结膜及睑结膜充血稍有减轻,新生血管开始向炎症斑块内生长。

(2)角膜刮片光镜检查:感染模型眼可见到棘阿米巴原虫的双层壁包裹。

(3)棘阿米巴原虫培养检查:将模型眼的角膜放入2%无营养琼脂糖培养基中央表面,在接种物上滴入1-2滴活大肠埃希菌肉汤,胶布密封后至35℃温箱内进行棘阿米巴原虫培养,可培养出棘阿米巴原虫。

(4)角膜病理学检查:制作Giemsa液染色的角膜病理切片,模型眼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使用PAs染色可见模型眼病变部位大量棘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