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自身免疫相关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病因仍不十分清楚。临床应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学研究表明,CVB3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病原,而反复感染是心肌炎转化为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动物实验研究显示,CVB3和脑心肌炎病毒感染易感小鼠,病毒感染后可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样病理改变。此外,在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血清学研究中发现,肠道病毒IgM抗体阳性率约为33%~75%,提示反复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心肌炎或扩张型心肌病。
除了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机制在心肌炎向扩张型心肌病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DCM患者往往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心内膜心肌细胞表面异常MHC-Ⅱ类抗原分子表达,患者体内自身抗体与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自身免疫反应参与了DCM的发生发展。
目前,肌球蛋白免疫小鼠是较好的DCM模型,通过免疫小鼠,可以复制出和临床病理相似的DCM模型。此外,抗原模拟机制也是EAM/EAC发病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机制,人CM分子与外来病原的共同抗原表位序列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自身心肌组织的免疫活性细胞,从而导致心肌损伤。
除了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机制,其他因素也可导致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如克氏血锥形虫等。Angelina MB Bilat在其实验中,腹腔注射克氏血锥形虫溶液诱发大鼠扩张型心肌病变模型,感染后12周,表达克氏血锥形虫的IgG抗体可能与自身免疫心肌损伤有关。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