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操作步骤】进行糖尿病的实验动物可以选择家兔、大鼠、小鼠、狗、猫、猴、羊、鸽子等多种类型。给药的途径有静脉、肌肉、腹腔和皮下注射,其中静脉注射最常用。
四氧嘧啶致糖尿病的剂量没有严格限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获得较高的糖尿病动物,通常在静脉注射时使用以下剂量:
家兔150~200mg/kg体重;狗50~75mg/kg体重;大鼠40~50mg/kg体重;小鼠50~70mg/kg体重;大鼠皮下注射150~200mg/kg体重;小鼠腹腔注射200mg/kg体重。
四氧嘧啶在血中的半衰期只有约1分钟,非常不稳定。常配制成1%~5%的四氧嘧啶水溶液(pH值=3)以确保其稳定性。
四氧嘧啶被注射后,约5分钟内即可引起胰岛B细胞脱颗粒,4-5小时后可见B细胞核、细胞质崩解。此时,A细胞的影响较小。糖尿病由此发生的结果是血糖值呈现三相性变化:在用药后2~3小时,初始高血糖出现,持续6~12小时后进入低血糖期,动物会出现惊厥,24小时后一般开始持续性高血糖期,进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四氧嘧啶引起的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B细胞的破坏,其破坏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结果分析】
(1)通过选择四氧嘧啶来选择性地破坏胰岛B细胞,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得以制作。低血糖危害较大,容易引起惊厥连续发作,如果不予葡萄糖治疗,很可能导致大多数动物死亡。同时给予胰岛素可以消除早期高血糖,而且不影响糖尿病发生。但是过量的胰岛素可能会使血糖下降过快,出现惊厥或甚至死亡的情况。只要发生了低血糖或惊厥状态,用葡萄糖就可以很快地恢复。
(2)四氧嘧啶引起的糖尿病严重程度取决于胰岛B细胞的受损程度和动物种类,糖尿病持续时间与严重程度有关。大剂量的四氧嘧啶可以完全摧毁B细胞,引起严重的糖尿病,几周内动物可能因糖尿病性昏迷而死亡,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以保持其继续存活。能够破坏大部分B细胞的剂量对不同动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对于肉食性动物如狗和猫,可能引起永久性糖尿病并且通常会发生酮症酸中毒,需要用胰岛素治疗以维持生命。啮齿类动物就有可能自发性缓解。在大鼠和小鼠中,这种自发性尤为严重,其中大多数动物的血糖可以在一定时间后恢复至正常水平。这种自发性缓解或是由于B细胞增殖未受四氧嘧啶伤害,或是由于胰腺外分泌部分的导管上皮又形成了新的B细胞。
【注意事项】
(1)不同动物对于四氧嘧啶的敏感性存在量的差异以及质的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动物选择适当的剂量。
(2)尽管各种给药途径都可能引起糖尿病,但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对于同种动物,所需的剂量是有很大差别的。相同的给药途径由于给药速度不同,所需的剂量也会不同。在一定剂量水平上,越快注射药物越容易引起糖尿病。
(3)低蛋白和高动物脂肪食物会增加四氧嘧啶引起糖尿病的发病率。
(4)四氧嘧啶易溶于水和弱酸中,其水溶液不稳定,易分解成四氧嘧啶酸而失效。水溶液的稳定性取决于pH和温度,pH3.0以下在室温下相当稳定,pH7.0时需要保存在4℃以下(半衰期≥3h)。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