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肺炎支原体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引起人类肺炎的细菌,通过对肺炎支原体模型大鼠进行实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对疗效观察及新药筛选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下面介绍一个复制肺炎支原体模型大鼠的方法:
复制方法
将肺炎支原体国际标准菌株FH(ATCC15531)接种于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经过10倍稀释法将待测菌液以培养基稀释成1×10的-1次方~1×10的-12次方一系列浓度,经过37℃恒温培养7天后,以培养基由红色变为黄色时的最高稀释度作为颜色改变单位(color change unit, CCU),则菌液浓度以CCU/ml计。将1000000CCU/ml的肺炎支原体培养液缓慢地滴入鼻孔内,利用其自然吸气式动作,将菌液吸入气道至肺部,每日1次,每次0.2ml。体重为180~200g的实验大鼠,经过1周饲养观察后,放入标准条件下的笼子内。
模型特点
模型大鼠在感染肺炎支原体3天后,可出现精神沉郁、活动减少、被毛粗糙、体温升高、肺部出现明显的湿性啰音。第10天时临床症状加重,尤其是鼻部出现脓性分泌物,个别动物并带有少量血丝,呼吸时可听到鼻塞声和喘鸣声。在感染后10天内可有部分动物死亡。模型动物感染10天后肉眼可见肺部病变明显,全肺充血和出血,严重者肺叶分布散在大小不等的坏死灶病理组织切片镜下观察,可见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形成套管现象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
比较医学
多数模型大鼠在感染肺炎支原体3天后,出现肺炎相关的临床表现。随着模型时间的延长,各种肺炎症状逐渐加重,并可导致模型动物死亡。与小鼠相比,模型大鼠更易感染肺炎支原体。因此,该模型不仅可用于人类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研究,还可以用于疗效观察及新药筛选方面的研究。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