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肺炎球菌性中耳炎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儿童中更为普遍。据统计,19%至62%的婴儿在1岁以内会患上至少一次中耳炎。肺炎双球菌是导致中耳炎的主要原因之一,约一半的中耳炎是由该菌引起的。病菌可通过咽鼓管、鼓膜穿孔或血液进入中耳,从而导致中耳炎。目前已经使用了豚鼠、沙鼠和大鼠等动物来建立肺炎球菌引起中耳炎的模型。而由于大鼠的中耳结构与人类最为相似,因此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大鼠更加成为了肺炎球菌中耳炎模型的首选实验动物。
(1)模型制作方法
首先,需要通过小鼠腹腔传代3次,增强肺炎球菌的毒力。然后在血平皿上生长18个小时,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将细菌制成6×10000000CFU/mL的细菌悬液。接下来,取一只双耳正常的雄性大鼠,按照剂量0.25~3mL/100g体重肌注氯胺酮-甲苯噻嗪合剂,使其进入麻醉状态。再将大鼠放入仰卧位,分离颈前肌群,经舌骨处分离舌骨肩胛肌及舌骨胸骨肌,然后可以看到耳泡底壁处。用无菌生理盐水向左耳注入作对照,将50μL菌悬液(含3×1000000CFU的细菌)注入右耳内,然后用骨蜡封闭耳泡壁注射孔,逐层缝合切口。注入肺炎球菌后4至7天,模型大鼠中的鼓膜会广泛充血、膨隆,透过鼓膜可见鼓室内的黄色渗液。2周后,约有一半的模型大鼠耳鼓膜充血减轻或色泽正常。1个月后,大部分大鼠的耳鼓膜外观已恢复正常。3个月后,约1/3的大鼠会转为慢性中耳炎,而6个月后,模型大鼠的耳鼓膜仍会呈现中度充血。
(2)模型特点
使用该模型制作时,接种的菌量较多,虽然大多数实验鼠的中耳炎为自限性疾病,但其病程较长,部分病例长期转化为慢性中耳炎。此外,病理变化也很明显或严重,例如骨质吸收破坏、迷路炎及新骨形成、纤维肉芽组织增生及腺体化生等多种改变,与人类中耳炎的病理变化相似。即使耳膜外表恢复正常,实验的耳朵仍然会有长达6个月的炎症改变,这表明大鼠肺炎球菌性中耳炎并非完全是自限性疾病,其病变发展过程及炎症严重程度与注入中耳的菌量有关,可能也与大鼠的免疫机制有关。
(3)比较医疗
不同的细菌种类或同一种细菌的不同菌株引起中耳炎所需的菌量各不相同,严重程度及病程也有所区别。肺炎球菌引起的中耳炎,小剂量引发的炎症程度轻微,而大剂量则可能诱发化脓性中耳炎。比较解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许多实验动物中,大鼠的中耳解剖结构与人的相似度最高,因此中耳感染肺炎球菌后的表现也较为相似。 该模型可成功地复制出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和慢性中耳炎,在研究该疾病的致病机制、病理表现和药物治疗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