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8 22:11:01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致病菌,其典型菌株为EHEC O157:H7。感染该菌后,被感染者常常会发生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emorrhagic colitis, HC),甚至会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 HuS)及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重并发症。EHEC O157:H7的暴发流行在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在牛、羊、猪、鸡等家禽家畜的肠道中长期存留,很容易污染畜禽的肉奶蛋制品、水源和农作物等,从而引起人O157的感染。目前已经建立了EHEC O157的动物模型,主要有小鼠、乳兔、猴、乳猪、家兔和鸡等,但对于大多数动物,由于对EHEC O157的不易感,所以制备的模型均不是十分理想。

1. 小鼠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模型

(1) 复制方法:给予5~7周龄BALB/c小鼠饮用5g/L链霉素溶液3d,然后全部断水断食1d后,灌胃0.3ml活菌浓度约为1.5×10的10次方 CFU/ml的菌液,连续攻菌2次,间隙为6h。灌胃攻菌后,全部给予0.5g/L的链霉素溶液饮用。部分小鼠在灌喂后2~3d时可见有稀便,但无明显的腹泻症状。在感染2~5d大部分小鼠会死亡。死亡和未死亡小鼠肠道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未死亡小鼠排菌时间全部可达22d以上。

(2) 模型特点:在小鼠接种细菌前在饮水中加链霉素,以抑制肠道的正常菌群数。通过这种方法,小鼠体内复制出了人类感染O157所出现的主要病理变化和部分临床症状。此模型可用于研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致病机制和疫苗评价。

(3) 比较医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产生志贺样毒素(Stx),Stx是一种细胞毒素,O157感染后,Stx在盲肠、阑尾和升结肠引起肠黏膜充血、坏死、水肿和出血,因此可导致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C),也可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及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重并发症。而大多数动物由于对EHEC O157:H7不易感,所复制的模型均不能表现出人类感染该病的所有症状。小鼠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模型,虽然用抗菌素处理的小鼠灌喂O157:H7后引起动物死亡,但小鼠很少表现出腹泻,且O157:H7所引起的肠道出血和固有层病变等在小鼠中表现较轻,并且感染小鼠肺脏的病变最为明显,可能与小鼠肺脏有更多的Stx受体有关。

2. 乳兔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模型

(1) 复制方法:用软管经动物口腔灌喂2×1000CFU/ml的O157大肠杆菌培养液0.5ml,灌喂细菌3d内既可导致乳兔腹泻,77.3%的乳兔在第7日时有严重的腹泻,但没有血性腹泻;感染7d后胃肠道混合物细菌培养可达10000000~1000000000CFU/ml。

(2) 模型特点:乳兔模型主要优点在于乳兔对O157感染和Stx较为敏感、易于引起腹泻,只需要用较少O157:H7大肠杆菌(1×1000CFU/ml)就可感染成功,且不用抗菌素来破坏肠道的正常菌群,和人自然感染相似,可用于病原学和致病机制的模型研究。

(3) 比较医学:O157:H7大肠杆菌虽可引起乳兔严重腹泻,但未复制出血性腹泻。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乳兔小肠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和坏死,盲肠上皮脱落,结肠上皮细胞脱落和坏死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