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大鼠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操作步骤】该项实验选用体重在180-220g之间的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进行分类,正常饲料喂养,实验结束后使用代谢笼收集并测定每只大鼠的24小时尿量及草酸排出量(利用过氧化氢-盐酸苯肼法进行测定)。在实验进行的28天期间,给大鼠饮用1%乙二醇(EG)饮水并隔天灌胃0.5μg的1α-(OH)-Vit D3,期间收集大鼠的尿液样本。实验结束后,对大鼠进行麻醉并进行下腔静脉穿刺取血,离心后提取血清样本,测定其BUN、Cr、P、Ca2+含量。同时切取大鼠双肾,对左侧肾脏进行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并作HE石蜡切片和von Kossa染色,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肾组织草酸钙结晶的形态分布和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另外还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肾组织Ca2+及Mg2+含量以及尿液总Ca2+和总Mg2+含量的测定。
【结果分析】根据人类尿路结石的种类,其中大部分结石都是含有钙质的结石,多数以草酸钙的形式沉积在尿路中。本项实验将活性维生素D3直接给予大鼠,增加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量,同时使用乙烯葡萄糖促使体内草酸的生成并促进草酸的排泄,从而刺激草酸钙在尿路中的沉积与形成结石。实验进行的第7天后,尿液中草酸钙的排泄量逐渐增多,尿磷及尿镁的排泄量也开始明显增加。在进行实验的第14天,血钙水平出现明显增高,血磷也出现增加的趋势,但是血镁的水平并未出现明显变化。等到实验进行的第2周时,测定血尿素氮也出现明显的上升,3周后菊粉清除率也出现明显的下降。在进行实验的第4周时,大鼠的肾脏开始出现明显的肿胀,肾盂和肾盏内也出现结石的形成现象,同时肾皮髓交界处的髓质部位及肾乳头部也可见到放射状的钙盐沉积。在光镜下,可观察到肾小管明显扩张,管腔内有无色透明的结晶样物质沉积;在偏光显微镜下,正式观察到黄色的草酸盐结晶;使用von Kossa染色技术则可以观察到在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管腔内有黑色的钙盐沉积。
【结论】本实验使用1%EG饮水+0.5μg1α-(OH)一VitD3隔天灌胃(4周)和1%EG饮水+2%乙酰半胱氨酸(AC)每只2ml每天灌胃(4周),对大鼠进行诱导,以形成实验性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1%EG饮水+0.5μg1α-(OH)一VitD3隔天灌胃(4周)的诱导效果最为显著,同时该方法简单、稳定,可作为实验性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的首选方法。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