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一
【操作步骤】(1)选取低龄SD大鼠进行实验,麻醉后取胸腺并挤出胸腺细胞,经过过滤排除混杂的组织,制备出淋巴细胞悬液并调整至10的11次方/ml。(2)使用卡介苗预致敏的新西兰兔,通过多次免疫产生满意效价的抗Thy-1抗体血清,对150g左右的雄性SD大鼠进行尾静脉注射,每周注射1次,共进行4周。取肾脏进行检查。(3)通过PAP法免疫组化测定抗体效价,检测低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面的Thy-1抗原。注射抗Thy-1抗体后,通过时间观察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变化。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Thy-1抗原是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使用Thy-1抗原可以诱发肾小球系膜细胞病变。注射抗Thy-1抗体后,30分钟内系膜细胞就出现变性,胞浆发黑、细胞皱缩;2小时后大部分系膜细胞溶解,但内皮细胞及肾小球基底膜常完整无损;24小时后溶解的系膜区可呈瘤样扩张,伴随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的聚集。2~4天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的过程,8天左右可见系膜细胞及基质呈节段性增生,单核细胞浸润减轻。18天后出现血管重建,白细胞浸润消失,系膜溶解瘤样损伤迅速恢复。30~45天后肾小球结构已基本恢复正常,但可伴有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有时可见胶原纤维残留的局灶性系膜增生现象。病变4天左右可出现一过性的蛋白尿高峰,逐渐减少,约3周左右蛋白尿消失。
抗Thy-1抗体肾炎模型的特点包括受试大鼠仅有异体抗体相,即注射异体抗Thy-1抗体后,产生系膜溶解及迅速的修复过程,病变呈一过性;系膜细胞损伤过程为补体依赖性,用蛇毒消除补体后,不影响抗Thy-1抗体与系膜细胞结合,但可减轻和阻止系膜细胞损伤和溶解过程;病变过程有白细胞、血小板聚集的炎症反应;修复过程迅速,30~45天内病变几乎完全修复,说明系膜细胞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和血管重建能力。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二
【操作步骤】(1)选取成年BALB/c雄性小鼠10只,摘除眼球后取血制备BALB/c小鼠血清IgG并用弗氏完全佐剂充分混合。(2)将BALB/c小鼠血清提取的IgG注入180~200g的Wistar雄性大鼠两后脚掌及背部皮下,共进行2周的免疫,然后使用单克隆抗体1-22-3500μg舌下静脉注射大鼠。在注射后的1、2、3、4、5、6、7、9、11、13、15天内每天24小时收集大鼠的尿液,通过尿蛋白定量测定进行检测。(3)在注射单抗后的第2天和第6天通过病理检测进行观察。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发现,Wistar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在注射单克隆抗体1-22-3后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注射单抗后很快出现一过性的大量蛋白尿,第6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在系膜溶解期(注射单抗后2~4天),肾小球细胞数量减少且形态不规则,系膜细胞溶解、核固缩的同时仍有系膜细胞增生;在系膜增生期(注射单抗后4~6天),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内细胞数量增多,形态也不规则。经过以上的病理变化,这一模型也被成功地用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