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点燃引起的慢性实验性癫癎模型(Model of epilepsy in chronic induced with kindling)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8 23:38:14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 点燃模型的复制方法

使用体重在250至300克的健康雄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首先,给大鼠注射水合氯醛或戊巴比妥钠麻醉药,以达到麻醉的效果,然后将大鼠固定在立体定位仪上。接下来,剪去头顶部毛发,并将手术区域皮肤进行消毒。在无菌的情况下,沿着正中线将皮肤切开1厘米,根据大鼠立体定位图谱,在杏仁核立体坐标位置标注AP2毫米,ML2毫米和DVR8.5毫米。用小型牙钻穿透骨面,插入长度为8.5毫米的杏仁核刺激电极,在颅骨正中线左右各旁开4毫米,前后各10毫米处安放4个皮质电波记录电极。电极插入深度为2毫米,并且使用牙托粉将电极固定。为防止电极脱落,还可以在枕骨和额骨安放2至3个小螺丝钉,并用牙托粉固定。术后,给大鼠注射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以预防感染。1周后,大鼠即可用于实验。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给大鼠电刺激一次,每次刺激3秒钟。从80微安开始刺激强度,每天增加80微安,直到出现刺激部位的后放电现象。如果重复刺激仍不能诱发后放电现象,该大鼠就不能用于实验。因此,需要选择出测量后放电电流的大鼠进行实验。

(2) 点燃模型的特点

点燃模型通过在脑内某特定局部反复亚抽搐剂量电刺激,最终导致强烈的部分或全身性癫癎发作。边缘系统是最常用的电刺激部位。一旦形成,点燃模型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甚至终身。该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 即使不再使用电刺激,皮质电波的规律性和发作癫癎样放电能够维持一年以上。
  2. 再次电刺激可以引起阵挛性发作。
  3. 少数动物可以自然发作。
  4. 发作是通过突触间传递引起的。

目前认为,点燃模型可能是由于反复电刺激引起内源性谷氨酸释放增多,使NMDA受体敏感化并使其数目增加的结果。点燃效应可在多种动物形成,但常用大鼠。刺激部位以杏仁核最敏感,其次是苍白球、海马和梨状区。但红核、黑质、脑干的网状结构等部位不敏感。电刺激的标准条件为电流波长1毫秒、频率60赫兹、持续1毫秒。其中频率为25、60、150赫兹的点燃作用相同。刺激强度:以杏仁核为例,大鼠为50~400微安,猫为100~1000微安,猴和狒狒为200~600微安。

(3) 点燃模型的比较医学

点燃模型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更为接近人类、应用广泛的复杂部分性癫癎发作模型。根据文献资料,许多动物都可以用作点燃模型,如青蛙、爬虫类、小鼠、大鼠、兔子、狗、猫、恒河猴以及狒狒等。点燃一旦建立,这种脑细胞及惊厥行为的敏感性可长期维持,甚至至动物终身。这便于探讨癫癎研究中的神经元高度兴奋形成机制,以及高度兴奋的保持和发展。同时,该模型还具有建立方便、成本较低的优点。在筛选新的抗癫癎药物及测试其副作用方面,它比正常动物及其他一些模型更具敏感性和实用性。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