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脑干、小脑以及枕叶皮层缺血症状。这些症状常常是眩晕、恶心、呕吐、视力下降、共济失调、眼震等。临床上,这些症状容易与其他类似疾病混淆。
因此,为此疾病进行动物模型研究变得非常必要。
1. 兔模型
(1) 模型复制:选取体重在2.0-3.0千克的健康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或20%乌拉坦进行麻醉。在手术台上使兔仰卧并固定,剪去颈部的毛发并进行常规皮肤消毒。然后,通过打开颈部的正中切口和分离气管、插管等操作,找到右侧椎动脉并进行结扎。手术中应适当加温,保持兔体温正常,并减少术中出血。
(2) 模型特点:通过兔模型,可观察到脑干的神经结构基木正常,部分神经元细胞肿胀、尼氏体减少或消失,胶质细胞轻度增生,部分神经纤维肿胀,存在小片状坏死灶,符合脑干缺血的病理改变。
(3) 比较医学:由于椎基底动脉在颅外走行曲折,因此易受椎体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压迫因素影响,从而导致血管本身的损伤和血管狭窄或闭塞。同时,全身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也会影响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供血。研究表明,大部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在缓解期时,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的血流量就会减少,但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潜在缺血区的脑血流量进一步减少到功能阈值以上,才会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该模型通过结扎家兔单侧椎动脉来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临床椎基底动脉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干功能变化的观察指标提供了实验理论依据,并且操作较为便捷,重复性好。
2. 豚鼠模型
(1) 模型复制:选取体重在250-350克的成年白化雄性豚鼠,按照1.5g/kg体重剂量注射乌拉坦麻醉。并进行手术操作,如行颈前正中切口,解剖右颈总动脉,插管,以测量血压。然后,打开听泡,暴露耳蜗,并磨出一5mm×7mm的骨窗,即可见其下的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小脑前下动脉。在小脑前下动脉以近的基底动脉下穿过一条“0”号丝线,其上放一重0.5g金属球,造成基底动脉血流部分阻断。
(2) 模型特点:通过豚鼠模型,可见基底动脉内血细胞流动。血管阻断后,血管内血细胞流动数量明显减少,流速减慢,且血管管径变窄。脑干电图描记显示,阻断前脑干电图呈密集波,波幅大;部分阻断后呈现波幅变小、频率减低,也有表现为波幅明显变小,而频率不变,并随阻断时间延长而加剧;在基底动脉完全阻断后脑干电波不消失,但波幅和频率明显减低。
脑受颈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血管供应,两系间有大脑动脉(Willis)环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