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血小板疾病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9 00:04:34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大多数患者血液中均可检出抗血小板抗体,缺乏明确的外源性致病因子,因此又可称之为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同种抗体或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抗原结合,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发病。其主要症状特点是皮肤、黏膜出血,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其寿命缩短,常伴有发育、成熟障碍,患者血清或血小板表面常存在抗血小板抗体。ITP又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类。

急性ITP的发病与多种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而慢性ITP则常发生于育龄妇女,妊娠期容易复发。因此,基础和临床研究上都急需有突破性进展,如建立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方法。

小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是一种常用的ITP动物模型,采用免疫法制备抗血小板抗体,能造成小鼠一过性血小板减少和慢性持续血小板减少。相较于以往用ADP、马利兰、环磷酰胺或放射线照射等方法复制的血小板减少动物模型,小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具有成本相对低廉,干扰因素小等优点。模型小鼠的临床表现与人类ITP的患者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包括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PAIgG水平升高、血小板寿命缩短、发热、紫癜及止血障碍等。

在ITP发病机制研究、抗血小板减少药物的筛选等方面,小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有着较大应用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免疫法制备抗血小板抗体,需要不断补充输注,维持慢性ITP稳定性相对要差。因此,构建更完善的ITP动物模型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