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皮肤过敏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9 00:08:57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复制方法 本方法使用200~250g体重、4~5周龄的白色豚鼠作为模型动物。在造模的第1和第8日各进行1次致敏接触,第15日进行激发。模型动物首先在皮内注射5%三氯乙烯橄榄油溶液,然后涂皮诱导浓度为40%、激发浓度为20%。在激发后24小时观察和记录模型动物皮肤反映情况,随后采血并取皮肤固定以进行常规组织切片和染色,最后在光镜下观察。

(2)模型特点 通过本方法复制的过敏动物模型具有明显特点。模型动物的血清总IgG含量明显升高,大多数豚鼠皮肤表现出红斑及水肿反应。经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可发现模型动物表皮棘细胞层增厚,真皮内毛细血管扩张并可见水肿,同时有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并伴血管周围炎。三氯乙烯诱导过敏性皮炎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免疫细胞受到三氯乙烯的激发而发生增殖活化,进入抗原侵入部位后释放的炎性介质导致皮肤的病理性改变。因此,本方法复制的过敏动物模型其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二硝基氯苯诱导的动物迟发型超敏反应相似,推测三氯乙烯所引发的豚鼠皮肤过敏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

(3)比较医学 三氯乙烯作为一种挥发性、脂溶性小分子有机化学物,人类职业接触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可导致心脏、肝、肾和神经系统损伤。其发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性损害,可能与三氯乙烯或其代谢产物所致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与机体异常的免疫应答过程有关,但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由于免疫系统是较为敏感的毒性作用靶点,因此本方法建立的皮肤过敏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动物在三氯乙烯致敏后机体免疫学、病理学指标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人体三氯乙烯致过敏性皮炎的免疫学机制及病理学诊断方法提供动物实验依据。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