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电烧伤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9 00:10:49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人类电烧伤是因为高压电致伤,其局部创面性质和范围不同于一般烧伤,且伤后对判断病情以及对局部创面的处理和修复均具一定的复杂性。

为了研究电烧伤的病理过程和治疗方法,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复制方法来模拟电烧伤。实验时,先去除实验兔两后肢内侧大腿被毛约6cm×8cm的毛发, 在该部位两侧安置铜制电极板(3cm×3cm)并固定,右侧为进口,左侧为出口。在非麻醉状态下实施电击,电击时间为5s,额定电压10kV,实际通过电流为(2±0.15)A,皮肤电阻为2500Ω,并迅速解除电极板。

外观检查可以看到,在解除电极板后,局部皮肤与周围未接触面比较,受到电烧伤的区域呈现较坚硬、界线清楚的特点。外围为一条黑色的狭窄环,略高于边缘,并有1~2个碳化中心,近中心处为灰白坚韧的坏死皮肤,稍呈凹陷。切开皮肤,触摸肌肉略肿胀,色泽不均匀,呈灰红相间,组织疏松、易撕裂、缺乏弹性。该层可见小血管栓塞,深层肌肉略呈暗红色,局部可见凝血。肌肉受损范围尚不清楚。伤后4~28小时,外表皮肤烧伤区界线更趋明显;整个创面呈灰白色,但渗出不明显;局部肿胀加剧,质地坚硬形似皮革。较大血管出现继发性的栓塞或凝血。组织坏死波及范围渐扩大,出现整块肌肉损坏,尤其是深部组织坏死逐步形成。伤后5~7天,皮肤溃破、肌肉翻裂,局部肿胀渐减轻,创面恶臭,感染严重,并有脓液流出,炎性浸润累及原正常区域。创面变成暗灰或出现暗红色的出血斑点,皮肤潮解,烧伤组织的剥脱程度加重。深部组织发生糜烂,可见明显的血管栓塞现象。神经、肌腱等均暴露。相比之下,正常兔皮肤光泽滑润,肌束排列规则,色泽均匀,血管走向清晰可见。

在光镜检查中,电烧伤早期皮肤呈玻璃样变,皮下有凝固性坏死,问质充血,水肿,肌纤维结构模糊,肌丝融合成团块状或空泡状。伤后24~48小时,真皮浅表有广泛性化脓性坏死。深部组织呈均质样变,内有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充血明显,大部分小动、静脉有出血,近病变处的肌纤维大部分凝固溶解,肌内有明显淤血、充血,并有神经变性。伤后3~5天,表皮坏死溃疡形成,真皮下大量化脓,血管壁有血栓形成,部分动脉有坏死,间质充血、出血,部分神经索崩解。肌纤维有灶性瘢痕,部分溶解,中央区有大片坏死,个别有脂肪变、空泡变。7天后可见大量肉芽组织修复明显。相比之下,正常切片所见皮肤结构完整,肌纤维排列整齐,细胞核正常,未见血管充血现象。

与热力烧伤不同的是,电烧伤损伤组织进行性坏死和夹心样坏死等一些临床常见的现象难以用热力损伤的理论和实践解释。实际上,临床实践中所见的绝大部分电烧伤都是1万V以上的高压电烧伤。因此,在实验中避免有电弧引起的烧伤,使用高压电放电装置实施动物实验,可以基本反映临床电烧伤的情况。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下一篇:兔烫伤模型 上一篇:冻伤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