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鸡莱姆病感染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8 17:15:49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通过对莱姆病的自然宿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鸟类在该病原体的远距离扩散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了研究媒介蜱种和动物宿主对莱姆病的传播,我们采用了鸡作为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首先,在20℃下饲养了4只未感染莱姆病的雉鸡,然后分为两组进行造模实验。第一组4只雉鸡,年龄在6周左右,皮下接种1×1000 000伯氏疏螺旋体。第二组5只成年6~8月大小的雉鸡,剪去喉咙部、头后部和翅膀下的羽毛,充分暴露羽毛下方的皮肤,用70%酒精对皮肤进行消毒后,放入有80只感染莱姆病的蜱实验房间进行感染实验。当带有传染源的蜱叮咬宿主后,由于吸食模型动物血液身体肿胀,证明该动物已经被叮咬。实验结果表明,除了稍微升高的体温外,感染后的雉鸡没有出现明显症状。

接着,我们采用PCR方法检测了病原体感染后动物模型的皮肤和其他组织中伯氏疏螺旋体DNA。研究发现,感染莱姆病后的雉鸡无明显感染症状表现,但体内存在病原体。

值得注意的是,选取雉鸡造模成本相对较高。然而,采用感染蜱叮咬的方式比皮下接种更加有效,因为伯氏疏螺旋体可以通过感染蜱传播。这一点证实了野外生存的鸟类动物易被感染蜱叮咬成为病原体携带和传播者的事实。

除了鸡之外,还有一些动物被用作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的模型。比如大鼠、小鼠、仓鼠和兔子等,这些动物在感染后可以引起慢性炎症和感染症状表现。制作啮齿类动物模型时,通常采用皮内接种伯氏疏螺旋体的方法。病原体可以用注射器进行皮内注射,也可以采用传染源硬蜱叮咬宿主的实验方式。经实验对比两种感染方式,发现两种方式都可以成功制造感染模型。

需要注意的是,近交系的实验动物对病原体易感,其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后更易出现器官病变,如心脏、皮肤、关节等。同时,造模过程中采用的动物的性别并不影响模型结果。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