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文章原创方法 ①兔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取体重2kg左右新西兰兔,将其一侧臀部剃毛并使用75%乙醇消毒皮肤;用眼科角膜环钻制作一个直径8mm,深度达到真皮层的切口,并使用剪刀将纽扣状皮肤组织分离,接着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漂洗数次,把组织放入小烧杯中并剪成约1mm³大小的碎块,将其分散到6孔35mm塑料培养板中中并加入适量的培养液(RPMI1640培养液,含15%小牛血清及青链霉素各100U/ml),在37℃含5%CO₂条件下培养。每周更换培养液两次,一般在第七到十天之间,成纤维细胞就可以贴满培养板底部,随即可以进行传代培养。在0.25%胰蛋白酶消化、D-Hanks液吹打分散以及离心(1000r/min,离心5min)等处理后,将细胞分装入200ml容量玻璃培养瓶中培养。②玻璃体内注射用细胞悬液的制备:使用培养至贴满瓶壁的细胞进行消化、分散以及离心,接着加D-Hanks液吹打均匀制成细胞悬液。取少量悬液和台盼蓝染液以大约9:1比例混合,使用血细胞计数板作活细胞计数,并将细胞悬液最后稀释到含有每1ml2.5×10⁶个细胞的浓度。使用结核菌素注射器抽取0.1ml(含2.5×10⁵个细胞)备用。③玻璃体内细胞注射:在注射前,使用兔眼滴1%阿托品眼液2~3次以扩瞳,使用肌肉注射氯胺酮(5mg/kg体重)对兔子进行全身麻醉。注射时,在角膜表面滴1%甲基纤维素,并放置接触镜。在手术显微镜下,由角膜缘后3mm处进针,直到在瞳孔区看到针尖抵达玻璃体中心后,使针尖斜面向上,并缓慢注入细胞悬液。
(2)模型特点 在细胞注入玻璃体之后,立即使用检眼镜检查,可以看到玻璃体内有尘埃状混浊物,其中最为密集的是注射路径。在第4天时,可见玻璃体内有少量条索状或膜状增殖物形成。在第7天时,增殖物向眼球的后极部延伸,并且与视神经乳头或两侧髓综相连,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的扩张迂曲或出现皱弊。大约在14天左右,会发生视网膜脱离,一般的情况下是先出现在两侧髓综部位的局限性脱离,有些则逐渐扩大成为全脱离。通常不会出现视网膜裂孔形成。
(3)比较医学 本模型方法将同种异体皮肤成纤维细胞注入兔眼玻璃体内。由于细胞不断增生而形成增殖物,并且还会浸润和牵拉视网膜,使之脱落。这个过程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在临床特征上非常相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直接反映了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间接定量指标,用来衡量药物对于该病的疗效。因此,本模型方法为研究药物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效果提供了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在制作模型时,必须控制好实验条件。由于兔眼球相比于人眼球要小一些,并且晶体前后径比较宽大,因此玻璃体腔相对来说会较小。在进行玻璃体注射时,必须掌握好进针方向,以避免针头损伤晶体,导致产生外伤性白内障,从而影响眼底检查。当针尖抵达玻璃体时,应注意切勿伤及视网膜,因此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模型操作较为安全。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