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bullous keratopathy)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9 16:36:19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手术方法 本研究采用新西兰健康成年兔,体重为2.5~3.0kg,按1ml/kg体重的剂量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麻醉,并使用2%利多卡因2ml做球周麻醉。在兔眼角巩缘处制作约1.5mm的隧道切口,然后使用5号针头,将针头端部弯成90度角,距离10mm处再弯出一个钝角,并装有5ml注射器。针头由隧道进入前房,边注水维持前房,边钩取破坏角膜内皮层。在显微镜下操作时,可以清晰地观察内皮层的脱落情况,脱落部分占角膜内皮面的70%~100%。手术后进行前房冲洗,以清除部分内皮碎片,然后在术后点用0.5%的氯霉素眼药水,每天使用4次以预防感染。

(2)模型特点 经过100%的实验操作,产生了大泡性角膜病变,范围达到了100%。在肉眼及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角膜时,可以明显地发现其呈现出灰白色混浊,表面形成了大泡状。组织学切片的结果显示,当建立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模型时,眼角膜就会明显增厚,并且上皮细胞会有水肿、退变、间隙积液、大泡形成、表面不规则、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同时角膜基质排列会有紊乱,细胞间隙明显增宽,后期近角膜上皮侧可能会有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见,通过破坏兔眼角膜内皮层的方法建立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模型,方法简便、实用,成功率高。

(3)比较医学 大泡性角膜病变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角膜内皮层的屏障和泵功能在维持角膜的透明性、正常厚度和脱水状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角膜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残留的细胞就不能代偿其功能,这就会导致角膜实质层的水肿、透明度下降,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大泡性角膜病变。目前复制该病变模型的常用实验动物有兔子和猫等。本模型直接破坏兔眼角膜内皮细胞,尽可能少地干扰眼内环境,建立起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模型,比较符合人眼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发病过程,手术并发症少,方法简便实用,为进一步的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