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层角膜镜片术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复制方法 本研究使用4~5kg的恒河猴,利用人角膜材料制成8mm直径,-10.00D的表层角膜镜片,同时采用其他角膜材料制成平交镜片或直接取角膜前板层为植片。手术前,使用直径为7mm的浸有无水乙醇或4%的卡因圆形滤纸去除动物的角膜上皮,作6.0mm环形植床囊袋,然后使用9-0尼龙缝线4针间断缝合,最后使用10-0尼龙线14~16针连续缝合固定8mm直径表层角膜镜片。
(2)模型特点 研究表明,术后模型动物角膜轻度水肿,1周后逐渐透明,术后4~6d上皮全部覆盖。术后动物术眼角膜厚度增加,3个月后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近视性镜片的术眼,术后角膜屈光度会有明显的降低。通过光镜检查可见,术眼角膜中央区域约占1/2,供受体愈合良好,镜片基质细胞分布均匀,全层可见,上皮细胞5~6层,上皮和前弹力膜完整。供体周边与受体交接区上皮细胞基本正常,角膜细胞数量增多。2年的人-猴表层角膜镜片术供受体均有多边形角膜上皮细胞,存在明显的黑亮细胞差异,上皮细胞表层可见微绒毛。1个月的人-猴和8个月的猴-猴组术皮眼供体部位上皮细胞为多边形,无黑亮细胞的区别,前者未见微绒毛而后者有微绒毛。
(3)比较医学 表层角膜镜片术主要用于单眼无晶状体、高度近视、严重圆锥角膜及一些角膜变薄性疾病的治疗。本模型的特点表明,猴是建立表层角膜镜片术良好的实验动物之一,主要是因为猴与人组织相容性高,且均有完整的前弹性膜。与冷冻切割不同,使用供体周圈角膜上皮和基质细胞进入的方法可以使表层角膜镜片继续存活而排斥反应大为减少。在实践中,兔和狗表层角膜镜片术相对较难建立,原因可能是前弹性膜缺乏或不完整,导致术后上皮覆盖生长不良,或者是在去除角膜上皮时易损失角膜组织。因此,建立表层角膜镜片术动物模型需要考虑到供片和受体角膜组织结构及曲光参数的相似性、组织相容性的高低、供体角膜厚度的足够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前弹性膜等。本方法建立的模型制作方法简单、有效,具有实用研究价值。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