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紫外线照射白内障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9 16:42:53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 复制方法 将健康成年豚鼠置于代谢笼内,右眼作为被照射眼,左眼作为对照眼。每周至少进行两次双眼瞳孔放大,使用1%阿托品液。将被照射的右眼对准紫外线管,每天照射8小时,共照射8个月。

(2) 模型特点 模型动物接受紫外线照射6-8个月后,晶体会呈现不同程度的混浊,主要分布于晶体的中央部和前后皮质,呈小点状、空泡状、片状或羽毛状。光镜检查显示被紫外线照射的眼睛中,晶体纤维膨胀,分布厚薄不一,在病变明显区域纤维层次较少,空泡变性和撕裂明显并互相融合。此外,聚集成团的嗜酸性小体和泡状细胞也是显著的特征。晶体核染色深浅不均,晶体上皮增厚明显。电镜检查则显示晶体纤维肿胀,纤维间隙明显增宽等病理改变。

(3) 比较医学 长波紫外线在人眼中的透射率为70%至80%,而且几乎全部为晶体所吸收。因此,人的晶体终生暴露于慢性长波紫外线辐射环境中,白内障的发生率随着海拔的升高或者纬度的降低而增加。长期慢性高水平的紫外线蓄积效应会产生更多自由基,降低晶体中的谷胱甘肽水平,使晶体失去保护机制,同时还能促进自由基的生成并转化为荧光物质,导致白内障的形成。本模型能够用来研究长期慢性高水平紫外线照射引发白内障的形成机制及防治方法。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