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钝挫伤白内障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9 16:46:10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复制方法  使用4周龄的雌性大鼠,首先进行散瞳后裂隙灯检查,排除角膜病、葡萄膜疾病、晶状体及玻璃体疾病。接着,按照3ml/kg体重的剂量进行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溶液致全身麻醉。在确保动物麻醉后,大鼠被置于操作台上,使用20g小球从20cm高度落下打击大鼠的左眼,每周进行1次,每次100下,进行连续数周的打击。

(2)模型特点  从第1次打击3天后就能够明显地看到大鼠实验眼的晶状体前囊出现了散在点状及片状混浊,中央瞳孔区也出现了环状混浊。第6天时,散在片状混浊完全消失,但是晶状体前囊近中央瞳孔区的环状及树枝状混浊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在接下来的第2~5次打击中,晶状体前囊反复出现散在点状、片状混浊,而晶状体前囊近中央瞳孔区的环状及树枝状混浊则开始逐渐局限固定。利用晶状体前囊膜制成的电镜标本进行观察,发现出现了典型的凋亡细胞,与相邻细胞结合较为疏松,细胞间距增加,胞体缩小;细胞核核膜也发生破损,染色质凝聚在核膜周围,胞质浓缩并含有大量的空泡。这些空泡有一部分是变性的线粒体,另一部分是液化空泡;线粒体的数量也比正常的减少了约40%以上。

(3)比较医学  晶状体上皮细胞是晶状体内代谢最活跃的区域,为晶状体的生长、分化以及损伤等提供基础物质及代谢能量。从而维持着晶状体的代谢平衡和整个晶状体的透明度。当发生条件改变或者受到氧化刺激、辐射损伤、外伤等因素的影响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存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晶状体的混浊并引发白内障。这种方法复制的白内障模型,经过对于模型大鼠眼睛进行了多次、持续的打击并连续观察5周,可以看到模型动物晶状体出现了类似人钝挫伤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即晶状体出现了环状混浊、放射状混浊、片状混浊及点状混浊。因此,本模型适用于临床上人钝挫伤性白内障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